:::
資料庫查詢時間:812.4989 ms
共 10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分、分開。唐.柳宗元〈封建論〉:「遂判為十二,合為七國。」
2.區別、分辨。《莊子.天下》:「判天地之美,析萬物之理。」
3.分明、辨明。如:「存亡未判」。宋.蘇洵〈六國論〉:「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
4.決斷是非曲直。如:「審判」、「判刑」、「判案」。
5.古稱高位兼低職或出任地方官。如唐代宰相判六軍十二衛事,宋以宰相判樞密院。《宋史.卷三一二.韓琦傳》:「除鎮安武勝軍節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
1.審判訴訟的判決文書。《新唐書.卷一二六.李元紘傳》:「元紘大署判後曰:『南山可移,判不可搖也。』」
2.斷語。《紅樓夢》第五回:「後面便是一座古廟,裡面有一美人在內獨坐看經。其判云:『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
3.文體的一種。仿判獄的文詞,可見其推理、辯駁的能力。科舉取士,亦以試判。清.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判》:「今世理官斷獄,例有參詞,而設科取士,亦試以判,其體皆用四六,則其習由來久矣。」
分別的樣子。如:「判然有別」。
|
批判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批判理論1.1 重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1.2 批判理論的主要特徵1.3 在教育上的運用1.4 中英文關鍵字1.5 參考資料 批判理論 批判理論主要在於繼續十八世紀以降人類理性啟蒙任務,其終極關懷是人類理性自主的維護與闡揚。批判
|
判若雲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相差極為懸殊。如:「他倆的遭遇真是判若雲泥。」也作「判若天淵」。
|
批判教育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批判教育學(critical pedagogy)1.1 介紹1.2 批判教育學的主張與目標1.3 註解 批判教育學(critical pedagogy) 介紹批判教育學,又譯批判教學論,源自於批 |
判若兩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一個人的行為態度,前後截然不同。《文明小史》第五回:「須曉得柳知府於這交涉上頭,本是何等通融,何等遷就,何以如今判若兩人?」
|
判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斷定是非曲直、吉凶善惡。《北齊書.卷四三.許惇傳》:「惇清識敏速,達於從政,任司徒主簿,以能判斷,見知時人,號為入鐵主簿。」《儒林外史》第一四回:「這是他們請仙判斷功名大事,我也進去問一問。」
2.掌理、主管。宋.陳亮〈彩鳳飛.大立玉〉詞:「這些兒、穎脫處,高出書卷,經綸自入手,不了判斷。」元.無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呂夷簡上云)調和鼎鼐理陰陽,兩手揩磨日月光,判斷山河揮翰墨,權衡秉政輔朝綱。」
3.欣賞。唐.南卓《羯鼓錄》:「嘗遇二月初,詰旦巾櫛方畢,時當宿雨初晴,景色明麗,小殿內庭,柳杏將吐,睹而嘆曰:『對此景物,豈得不為他判斷之乎。』」也作「排打」。
|
批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在公文上批示或判決。《三國演義》第五七回:「統手中批判,口中發落,耳內聽詞,曲直分明,並無分毫差錯。」
2.是非的判斷。哲學上有二義:一為對一種學說基本假設正確與否的判斷。二為對我們認識能力所能達到界限的判斷。
|
判別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元二次實係數方程式的判別式為,常以。判別式D可以判斷其根的性質;當D>0時,兩根為相異實根;當D=0時,兩根為相同實根(重根);當D<0時,沒有實根。
|
批判思考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批判思考教學法(Critical thinking)1.1 內容1.1.1 有助提升批判思考能力的教師教學行為1.2 過程與內涵1.3 資料來源1.4 關鍵字 批判思考教學法(Critical thinking)指「著重在決定何者應當相信或應當去做的反應性、合理性思考」。也就是對問題能蒐集證據,並正確且合理地反省、分析與評價,據以引導出實踐行動的能力。 內容批
|
判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辨斷定。通常依照客觀事實加以斷定。如:「判定決議,要有根有據。」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