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2.516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大水沖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水暴漲,沖壞房舍田畝,人民遭溺。如:「上次颱風過境,花蓮縣許多地區遭大水沖溺,災情慘重。」
民心不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民心意不同。《左傳.昭公七年》:「六物不同,民心不壹,事序不類,官職不則,同始異終,胡可常也。」
民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人民的財用。《國語.周語下》:「且絕民用以實王府,猶塞川原而為潢汙也,其竭也無日矣。」
2.人民所利用、使用的工具。如:「捷運是臺北最便利的民用交通工具。」《國語.周語上》:「民用莫不震動,恪恭于農。」《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作十三卦以前,民用便有個弦木為弧,剡木為矢。」
逐末遺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捨本逐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捨本逐末」原作「舍本事末」。「舍本事末」之「本」,原指農事。古時候以農立國,故以農業為本業,以工、商為末業,所以「舍本事末」是指人民不務農而從事於工、商。《呂氏春秋.士容論.上農》一文,講的是當時的農業政策。力陳人民務農對國家的影響,直指人民從事農業就會因生產富足而不肯輕易遷徙。不務農而從事工、商,則農作物產量減少人民就會輕易遷徙,無心安居故土。且民捨本而事末,會變得好耍小聰明狡滑多詐,善於玩弄法律,顛倒是非。後來「捨本逐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且多借指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只重視微末小節。另外據《戰國策.齊策四》載,齊國使者對於趙孝威太后見面...
大陪審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美國對於特定重罪案件組成大陪審團,主要聽取控方提出的證據,決定是否將犯罪嫌疑人起訴並交付審判,不做有罪與否之認定。大陪審團人數在聯邦及各州有所不同。
秉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人執木鐸以施教,後稱執掌文教的官吏為「秉鐸」。清.李斗《揚州畫舫錄.卷三.新城北錄上》:「博綜經史,能括其義理之所在,善詩古文詞,于趙宋人文集最熟。秉鐸揚州,諸生徒執業問道者,日絡繹不絕。」也稱為「司鐸」。
民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蠹,食禾稻的害蟲。「民蠹」即民賊,指剝削人民的貪官汙吏。《南齊書.卷六.明帝本紀》:「頃守職之吏,多違舊典,存私害公,實興民蠹。」《宋書.卷七二.文九王列傳.始安王休仁》:「及拜徐州,未及之任,便徵動萬端,暴濁愈甚,既每為民蠹,不可復全。」
民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民與社稷。宋.蘇軾〈送張嘉父長官〉詩:「微官有民社,妙割無雞牛。」
祕密警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隱密身分的警察制度。在極權統治政權中,為了監控人民的言行、思想,設有此一制度。由警察假扮平民,進行暗中偵查、搜證、逮捕,往往造成恐怖的氣氛。
摘伏發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揭發隱藏的不法情事。《醒世恆言.卷三九.汪大尹火焚寶蓮寺》:「蒞任之後,摘伏發隱,不畏豪橫,不上半年,治得縣中奸宄斂跡,盜賊潛蹤,人民悅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