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為民除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民除去禍患。南朝宋.明帝〈與諸方鎮及諸大臣詔〉:「為民除患,兄弟無復多人,彌應思弔不咸,益相親信。」也作「為民除害」。
本土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一地區的人民長期適應特定風土環境條件,並於社群歷史傳承陶養下,所孕育和創造的種種文化表現,包括思想觀念、儀式習俗、文物與藝術表現、慣習與生活方式等。
負老提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背著老人,牽著小孩。形容民眾成群結隊行動的情景。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一九.第五十二神仙》:「當期之世,水旱蝗蟲,五穀飢貴,兵革並起,人民疾疫,道路不通,負老提幼,散流他方。」也作「負老攜幼」。
連宵達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穿著胡服,披散著頭髮,生活極為奢靡。他不再留心於治理國事,又大事營造宮室,修建長城,以致於舉國騷擾,人民為賦役所苦,負擔沉重,政治紛亂。後來「通宵達旦」這句成語可能就從《北齊書.卷四.文宣帝紀》的「從旦通宵」演變而出,用來指一整夜到天亮,亦用來形容徹夜地工作。
蒙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住在蒙古地區內之人民或蒙族同胞的稱呼。如:「不少現代文明的傳入改變了蒙胞原本以游牧為主的生活方式。」
民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民的讚譽,指有好的政聲。《文選.盧諶.贈崔溫》:「黔庶苟云『免罪戾』,何暇收民譽。」《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思我民譽,緝熙帝圖。」
抵抗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民對於統治者以不正的法律侵害、壓制其人權時,有反抗的權利。是以近代的自然法、社會契約論為背景而產生的,美國獨立宣言與法、德等國憲法皆予以明文記載。
改絃易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改弦更張」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董仲舒〈元光元年舉賢良對策〉(據《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引)自古以〔人來〕,未嘗有以亂濟亂,大敗天下之民如秦者也。其遺毒餘烈,至今未滅,使習俗薄惡,人民嚚頑,抵冒殊扞,孰爛如此之甚者也。孔子曰:「腐朽之木不可彫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今漢繼秦之後,如朽木糞牆矣,雖欲善治之,亡可奈何。法出而姦生,令下而詐起,如以湯止沸,抱薪救火,愈甚亡益也。竊譬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1>之,乃可鼓2>也;為政而不行,甚者必變而更化3>之,乃可理也。當更張而不更張,雖有良工不能善調也;當更化而不更化,雖有大賢不能善治也。故漢得天下以來,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
生齒塗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姚萇和慕容垂,在第二篇檄文中說:「天下動亂,外族入侵,先帝苻堅死在賊人手上,京都長安淪陷,國家衰弱,人民處境艱苦有如陷於泥沼和炭火之中。但上天沒有讓秦滅亡,主上英明神武,一定可以光復國土。」王永希望各州郡官員接到文書之後,在孟冬上旬率兵到臨晉會師,準備和姚萇、慕容垂決戰,可是,結果仍然不敵,王永兵敗後,苻丕南逃,他最後被晉將馮該殺死。「生靈塗炭」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形容人民處於極端艱苦的困境。此外,在《書經.仲虺之誥》中有一句話:「有夏昏德,民墜塗炭」,意思是說:夏桀昏庸不能體恤人民,以致人民生活陷入艱困。文中「民墜塗炭」的語義和《晉書.卷一一五.苻丕載記》中的「生靈塗炭」相近似,...
民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民的戶籍。清朝時各色人戶,凡是不屬於軍、商、灶籍的,都編為民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