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優游不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必須倚靠外援的國家,可能滅亡。官吏喜好研究私家學術,貴族子弟們愛好爭論是非,商人在國外屯積財貨,而人民卻在國內忍受窮困的國家,可能滅亡。喜好修建宮室臺榭,經常勞動百姓、消耗財物的國家,可能滅亡。講求祭祀鬼神、迷信卜筮的國家,可能滅亡。可以用權勢謀求官職,可以用賄賂取得爵祿的國家,可能滅亡。處事遲緩而無成就,行事柔弱而缺乏果斷,喜好與憎惡都無法決定,沒有堅固立場的國家,可能滅亡。後來「優柔寡斷」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的「柔茹而寡斷」演變而出,形容行事猶豫,不能當機立斷。
大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大陸地區指人民幣單位元的戲稱。如:「一個月才領幾十大毛,談什麼現代化生活?」
立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建立國家。如:「立國的要件,需有人民、土地、主權。」
民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民的食糧。《論語.堯曰》:「所重民食喪祭,寬則得眾,信則民任焉。」
民力凋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民生活困窮。漢.荀悅《前漢紀.武帝紀四》:「當武帝之世,賦役煩眾,民力凋弊。」也作「民生彫敝」。
民生國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家經濟及人民生活。也作「國計民生」。
東方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方國家的人民。泛指亞洲人。如:「東方人大多受中華文化很大的影響。」
金銷眾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眾口鑠金」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國語.周語下》載,春秋末年,周景王打算要鑄造一口極大的鐘。單穆公和樂師州鳩知道了這件事,便勸阻景王打消念頭。他們認為:那麼大的鐘雖然少見,但是聲音不一定和諧好聽,若因此勞民傷財,造成人民的痛苦,更是沒有必要。然而景王並沒有採納他們的意見,仍然執意鑄鐘。隔年,大鐘鑄成了,平日慣於獻媚的樂工們,紛紛向景王讚美大鐘的聲音非常和諧、好聽。景王十分高興,就找來當初反對鑄鐘的樂師州鳩,對他誇耀的說:「看吧!鐘聲果然很好聽,你的顧慮是多餘的。」州鳩對於景王的無知和自誇十分不以為然,就回答說:「大王鑄造大鐘,如果人民都十分贊成,那才叫和諧。如今勞民傷財,人民都對...
飯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戰國時,屈原投汨羅江而死,楚國人民為表哀痛,以竹筒貯米投水以祭祀。見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後以飯筒指粽子。宋.蘇軾〈和黃魯直食筍次韻〉:「尚可餉三閭,飯筒纏五采。」宋.周紫芝〈競渡曲〉:「飯筒角黍纏五綵,楚俗至今猶未改。」
民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民的禍害。如:「掃除民害是警政機關的首要任務。」《續漢書志.第一三.五行志一》:「元嘉中涼州諸羌,一時俱反,南入蜀、漢,東抄三輔,延及并、冀,大為民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