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彭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戰國齊的隱士,田駢之師,思想與莊子的齊是非說相近。
破四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大陸文化大革命時所提出的口號,即破除資產階級和剝削階級的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及舊習慣,並以此作為紅衛兵的行動目標。
太平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教早期典籍。內容包括天地、五行、陰陽、干支等,以宣揚道教為主,是研究道教和東漢末社會的重要資料。主旨是說人行事須順應五行之理,不可逆天而行。張角曾據以組織太平道,作為發動黃巾之亂的思想根據。
沒腦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思想、糊塗蟲。《蕩寇志》第二回:「看那兩個沒腦子,涎著臉兒,連忙答喏道:『姑娘說那裡話,還是衙內衝撞姑娘,特叫我們來姑娘前求開罪。』」
腐化分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思想陳舊、行動落伍、生活墮落的人。如:「他是個跟不上時代社會的腐化分子。」
漂搖風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風雨飄搖」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風雨飄搖」原作「風雨漂搖」。《詩經》是一部詩歌總集,大抵收錄周初至春秋中葉的作品,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人民思想和情感。〈鴟鴞〉一詩為一隻母鳥訴說自己養育子女,築窩持家的辛勞與艱苦。全詩共四段,前三段敘述孩子被貓頭鷹抓走,以及自己為保全家園,費盡辛苦構築巢穴的過程。末段則用了「譙譙」、「翛翛」、「翹翹」、「嘵嘵」數個疊字,描寫母鳥竭盡心力後的憔悴與朝不保夕的驚恐。母鳥自訴:「為了築巢,我的羽毛變得散亂枯焦,尾巴殘破得像是枯黃的稻草。但那窩巢在又高又危險的樹梢,被風雨吹打得搖搖晃晃,我內心無比恐懼,卻只能無助的哀叫。」此詩或有所寄託,今日已不可確知。...
名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古代思想家論述名實問題的辯論。始於春秋時孔子正名、老子無名、墨子取實予名的爭辯。戰國時則有惠施、公孫龍的名家出現,荀子並把名辯問題,具體分析為名、辭、辯說三方面,對中國古邏輯學貢獻很大。
辯論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辯給的口才,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並博得聽眾肯定,達成說服目的的技術,稱為「辯論術」。如:「蘇格拉底的問答式誘導說服法,至今還是很高明的一種辯論術。」
行為主義的教育思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行為主義1.1 思想淵源1.2 基本理念1.3 教育應用1.4 影響評估 行為主義 思想淵源 基本理念 教育應用 影響評估
泛土耳其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西元1880年代,由亞塞拜然(蘇俄占領)與奧圖曼帝國的知識分子所提出,特指將全世界的政治、文化與民族認同的土耳其人聯合起來對抗外族的思潮與運動。特別是在二戰期間,蘇聯占領下的土耳其人企圖復興奧圖曼帝國時代的民族光榮以對抗蘇聯政體。現今也包括中亞庫德族人、新疆突厥人、亞塞拜然人等土耳其之外地區人民的泛土耳其認同。也稱為「泛突厥主義」。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