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13.956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胸無點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勃,唐代詩人,字子安,絳州龍門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詩文齊名,並稱「王楊盧駱」,亦稱「初唐四傑」。據說他在寫文章前,不先構思,只是先磨幾升墨水,一下子把它們喝個精光,然後拉起被子呼呼大睡。睡醒後,拿起筆來就開始寫,不一會兒就能寫出一篇文情並茂的好文章。當時的人都說,他肚子裡好像有寫好的文章,隨時可以拿出來。後來從反面立義,稱不能寫好文章、缺少文才的人為「胸中無墨」。如唐代杜佑《通典》所說的:「俚俗謂不能文者為胸中無墨。」亦轉而演變成「胸無點墨」這句成語,比喻人毫無學識。
標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目標、準則。漢.高誘〈呂氏春秋序〉:「然此書所尚,以道德為標的,以無為為綱紀。」《宋史.卷四三五.儒林傳五.胡安國傳》:「安國彊學力行,以聖人為標的,志於康濟時艱。」
自暴自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自棄自暴注音︰ㄗˋ ㄑ|ˋ ㄗˋ ㄅㄠˋ漢語拼音︰zì qì zì bào釋義︰猶「自暴自棄」。見「自暴自棄」條。 01.《朱子語類.卷一○四.自論為學工夫》:「凡為血氣所移者,皆是自棄自暴之人耳。」 參考詞語︰自暴棄注音︰ㄗˋ ㄅㄠˋ ㄑ|ˋ漢語拼音︰zì bào qì釋義︰猶「自暴自棄」。見「自暴自棄」條。 01.明.朱之瑜《朱舜水集.卷八.與野傳書》四四首之二五:「事事皆在人為,特患不肯用功耳。故自謂不能者,自暴棄者也。」
聚沙成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妙法蓮華經.方便品》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諸佛滅度後,若人善軟心,如是諸眾生,皆已成佛道。諸佛滅度已,供養舍利者,起萬億種塔,金銀及玻,硨磲與碼,玫瑰琉璃珠,清淨廣嚴飾,莊校於諸塔;或有起石廟,旃檀及沉水,木并餘材,磚瓦泥土等,若於曠野中,積土成佛廟;乃至童子戲,聚沙為佛塔,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若人為佛故,建立諸形像,刻琱成眾相,皆已成佛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因自然或人為環境(如法律規定)所產生的力量與利益。如:「人權」、「政權」、「投票權」、「土地所有權」。
繼往開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儒。程頤(西元1033∼1107),字正叔,號伊川先生,宋洛陽人。為學以誠敬為本,主窮理,言行以聖人為模範。與兄程顥合稱為「二程」,開創洛派理學。
生吞活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吞活剝目錄1 釋義2 古例3 譯文4 今例5 近義6 反義 釋義原指生硬搬用別人詩文的詞句。現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機械的搬用經驗、理論等。 古例唐 劉肅 大唐 新語 諧謔:「有棗強尉張懷慶好偷名士文章,人為之諺曰:『活剝張昌齡,生吞郭正一。』」 譯文棗強尉張懷慶喜好偷名士的文章,人們為此編了句諺語。 今例學習外國的事物應該有選擇,不能完全生吞活剝。 近義生搬硬套、膠柱鼓瑟 反義融會貫通
名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名與字號。古代男子出生三月而後命名,二十歲成人,行冠禮又加字,合稱「名字」。後來在字之外,又有號,自稱用「名」,別人為表示禮敬,以字或號相稱。
不辨菽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菽,就是豆子。麥,則是麥子。兩者都是很普通的農作物,而且形狀完全不同,極容易分辨。如果一個人連豆子、麥子都無法分辨,就是形容這個人非常無知,連基本的常識都沒有。這句成語出自《左傳.成公十八年》。當時晉國發生政爭,貴族大夫欒書、中行偃為了爭奪政權,先殺了受到厲公親信的胥童,然後又殺了厲公,立襄公的曾孫周子為國君,是為晉悼公。周子時年才十四歲,根本無法親政,且有年長的哥哥,但欒書等人為了掌握政權,把周子當成傀儡,就稱讚周子十分聰明,並詆毀他的哥哥,說他十分無知,連豆子和麥子都沒辦法分辨,這樣的人怎麼可以做國君呢?後來「不辨菽麥」這句成語被用來形容人愚昧無知。亦用來比喻缺乏常識或判斷能力。
生命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命教育年」,這項政策宣示代表我國對生命教育的重視與推動的決心(註3)。 生命教育的意義生命教育是以人為核心的研究議題,而有關生命教育義的定義與內涵,國內外學者以多面向的觀點來界定,而提出多元性的立論主張。<p>一、強調思索個人自我肯定及生命存在的意義生命教育其所包含的範圍應籠罩人生整體及其全部歷程,以幫助學生探索和反思生命存在的意義與價值,找出自己的存在價值與定位,並內化陶冶其人格情操,建立完整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並能貢獻所學回饋社會,造福更多的生命。是一種關於人之所以為人的意義、理想與實踐的教育。二、注重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