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0.990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望洋而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望洋4>向若5>而歎曰:「野語6>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注解〕 (1) 端:邊、岸。 (2) 河伯:古代傳說中的黃河水神。相傳為華陰潼陽人。其人成為河伯之說有二:一說因渡河淹死,被天帝封為水神;一說因服食八石、得水仙而成神。 (3) 旋:回轉。 (4) 望洋:洋,陽的假借字。望洋,連綿詞,仰視的樣子。或作「望陽」、「望佯」、「盳(通望,音ㄨㄤˋ)洋」、「望羊」。在這則寓言故事中,主要是河伯與北海若的問答,後人或因河、海對舉,遂解「望洋興嘆」之「洋」為「海洋...
不飲盜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為人清高,有骨氣。《後漢書.卷八四.列女傳.樂羊子妻傳》:「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章懷太子注引《論語撰考讖》:「水名盜泉,仲尼不漱。」《史記.卷六一.伯夷傳》「或擇地而蹈之」句下司馬貞索隱:「謂不仕暗君,不飲盜泉,裹足高山之頂,竄跡滄海之濱是也。」
堙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埋沒。《史記.卷六一.伯夷傳》:「巖穴之士,趣舍有時若此,類名堙滅而不稱,悲夫!」宋.蘇軾〈答呂梁仲屯田〉詩:「宣房未築淮泗滿,故道堙滅瘡痍存。」
三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祭祀天神、地祇、人鬼之禮。《書經.舜典》:「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禮。」漢.孔安國.傳:「三禮,天地人之禮。」《隋書.卷六.禮儀志一》:「唐、虞之時,祭天之屬為天禮,祭地之屬為地禮,祭宗廟之屬為人禮。故書云命伯夷典朕三禮。」
望洋驚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望洋4>向若5>而歎曰:「野語6>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注解〕 (1) 端:邊、岸。 (2) 河伯:古代傳說中的黃河水神。相傳為華陰潼陽人。其人成為河伯之說有二:一說因渡河淹死,被天帝封為水神;一說因服食八石、得水仙而成神。 (3) 旋:回轉。 (4) 望洋:洋,陽的假借字。望洋,連綿詞,仰視的樣子。或作「望陽」、「望佯」、「盳(通望,音ㄨㄤˋ)洋」、「望羊」。在這則寓言故事中,主要是河伯與北海若的問答,後人或因河、海對舉,遂解「望洋興嘆」之「洋」為「海洋...
因公假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聞先王之政,賞不僭,刑不濫,與其不得已,寧僭不濫。故唐堯著典,『眚災肆赦』;周公作戒,『勿誤庶獄』;伯夷之典,『惟敬五刑,以成三德』。由此言之,聖賢之政,以刑罰為首。往者斷獄嚴明,所以威懲姦慝,姦慝既平,必宜濟之以寬。陛下即位,率由此義,數詔群僚,弘崇晏晏。而有司執事,未悉奉承,典刑用法,猶尚深刻。斷獄者急於篣格酷烈之痛,執憲者煩於詆欺放濫之文,或因公行私,逞縱威福。■《後漢書.卷六三.李杜列傳.李固》臣聞君不稽古,無以承天;臣不述舊,無以奉君。昔堯殂之後,舜仰慕三年,坐則見堯於牆,食則堯於羹。斯所謂聿追來孝,不失臣子之節者。太尉李固,因公假私,依正行邪,離閒近戚,自隆支黨。至於表舉薦達,例皆...
不夷不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學伯夷也不學柳下惠。指行事持平而不偏激。漢.揚雄《法言.淵騫》:「不夷不惠,可否之閒也。」《後漢書.卷六一.左周黃列傳.黃瓊》:「蓋君子謂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故傳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閒。』」
井中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歎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北海若曰:「井1>(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2>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3>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4>也。今爾出於崖涘,觀於大海,乃知爾醜,爾將可與語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此其過江河之流,不可為量數。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於天地而受氣於陰陽,吾在〔於〕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四...
從其所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投其所好」之典源,提供參考。 《孟子.公孫丑上》(公孫丑)曰:「伯夷、伊尹何如?」曰:「不同道。……則學孔子也。」「伯夷、伊尹於孔子,若是班乎?」曰:「否。自有生民以來,未有孔子也。」「然則有同與?」曰:「有,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諸侯、有天下;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為也。是則同。」曰:「敢問其所以異?」曰:「宰我1>、子貢2>、有若3>,智足以知聖人,汙4>不至阿5>其所好。宰我曰:『以予觀於夫子,賢於堯舜遠矣。』子貢曰:『見其體而知其政,聞其樂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後,等百世之王,莫之能違也。自生民以來,未有夫子也。』有若曰:『豈惟民哉!麒麟之於走獸,鳳凰之於飛鳥,...
于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嘆息之辭。《史記.卷六一.伯夷傳》:「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