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1.937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糟糠不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厭,飽。糟糠不厭形容生活極貧苦。《史記.卷六一.伯夷傳》:「然回也屢空,糟糠不厭,而卒蚤夭。」
以暴易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驅除暴惡而仍代以暴惡。《史記.卷六一.伯夷傳》:「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聊齋志異.卷六.周三》:「吏轉念:『去一狐,得一狐,是以暴易暴也。』」
道同志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志同道合」。見「志同道合」條。01.漢.王充《論衡.逢遇》:「夫賢聖道同,志合趨齊,虞舜、太公行耦,許由、伯夷操違者,生非其世,出非其時也。」(源)02.宋.司馬光〈授校勘謝龐參政啟〉:「嘗託僚寀,獲友高明,道同志合,出處如一。」 
降志辱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論語.微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齊與。謂柳下惠、少連,降志辱身矣。」指貶屈志氣,苟合世俗,同流合汙。漢.王充《論衡.定賢》:「以清節自守,不降志辱身為賢乎?是則避世離俗,長沮、桀溺之類也。」
逸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節行超俗,遁世隱居的人。《論語.微子》:「逸民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張、柳下惠、少連。」金.劉著〈月夜泛舟〉詩:「舉杯更欲邀明月,暫向堯封作逸民。」
玩世不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戒兒子的一段話中:「首陽為拙,柱下為工;飽食安步,以仕易農;依隱玩世,詭時不逢。」其中「首陽」指的是伯夷、叔齊餓死在首陽山之事。伯夷、叔齊為殷商貴族,商紂亡後隱居在首陽山,因拒吃周朝食物而活活餓死。「柱下」則指老子任周朝柱下史之事。老子與伯夷、叔齊一樣歷商、周二朝,入周後,他任職柱下史(類似現在的國家圖書館館長),負責掌管國家典籍,雖在朝任官卻能無涉於政治是非。東方朔他認為像伯夷、叔齊隱居首陽山,自以為清高,並不聰明;要像老子一樣,雖仕於周,卻像隱者一般,才是有智慧的。因此勸他兒子要吃得飽、行得安,不必身為農夫才能隱居,可在朝為官卻像隱者一般,用輕鬆的態度應付世間事。這種入雖然違異一般人的看法...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道公正,惟降福於善人。《史記.卷六一.伯夷列傳》:「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若伯夷、叔齊,可謂善人者非邪?」
太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極盛之世。《史記.卷二.夏本紀》:「天下於是太平治。」《文選.王康琚.反招隱詩》:「伯夷竄首陽,老聃伏柱史,昔在太平時,亦有巢居子。」也作「泰平」。
借公濟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聞先王之政,賞不僭,刑不濫,與其不得已,寧僭不濫。故唐堯著典,『眚災肆赦』;周公作戒,『勿誤庶獄』;伯夷之典,『惟敬五刑,以成三德』。由此言之,聖賢之政,以刑罰為首。往者斷獄嚴明,所以威懲姦慝,姦慝既平,必宜濟之以寬。陛下即位,率由此義,數詔群僚,弘崇晏晏。而有司執事,未悉奉承,典刑用法,猶尚深刻。斷獄者急於篣格酷烈之痛,執憲者煩於詆欺放濫之文,或因公行私,逞縱威福。■《後漢書.卷六三.李杜列傳.李固》臣聞君不稽古,無以承天;臣不述舊,無以奉君。昔堯殂之後,舜仰慕三年,坐則見堯於牆,食則堯於羹。斯所謂聿追來孝,不失臣子之節者。太尉李固,因公假私,依正行邪,離閒近戚,自隆支黨。至於表舉薦達,例皆...
阿其所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投其所好」之典源,提供參考。 《孟子.公孫丑上》(公孫丑)曰:「伯夷、伊尹何如?」曰:「不同道。……則學孔子也。」「伯夷、伊尹於孔子,若是班乎?」曰:「否。自有生民以來,未有孔子也。」「然則有同與?」曰:「有,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諸侯、有天下;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為也。是則同。」曰:「敢問其所以異?」曰:「宰我1>、子貢2>、有若3>,智足以知聖人,汙4>不至阿5>其所好。宰我曰:『以予觀於夫子,賢於堯舜遠矣。』子貢曰:『見其體而知其政,聞其樂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後,等百世之王,莫之能違也。自生民以來,未有夫子也。』有若曰:『豈惟民哉!麒麟之於走獸,鳳凰之於飛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