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28.12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同志合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志同道合」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志同道合」原作「道同志合」。《論衡》是漢代王充所作,〈逢遇〉篇主旨在說想要在政治上一帆風順,要有好時機,遇到一個提拔自己的人,才高行潔,不保證能夠當官。王充列舉虞舜、許由二人,都是唐堯時的聖人,但虞舜繼承帝統,許由卻遁入山林;太公、伯夷二人,都是周朝時的賢人,但太公受封,而伯夷卻餓死首陽山下。雖然都是聖者賢人,彼此理想、志趣一致,但是同中有異,合中有離,人的境遇不同,結果也就迥異,終究都是取決於出生能否逢時,所遇能否得人。後來「志同道合」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彼此的志趣和理想一致。出現「志同道合」的書證如宋.陳亮《陳亮集.卷一九.書.與呂...
假公營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聞先王之政,賞不僭,刑不濫,與其不得已,寧僭不濫。故唐堯著典,『眚災肆赦』;周公作戒,『勿誤庶獄』;伯夷之典,『惟敬五刑,以成三德』。由此言之,聖賢之政,以刑罰為首。往者斷獄嚴明,所以威懲姦慝,姦慝既平,必宜濟之以寬。陛下即位,率由此義,數詔群僚,弘崇晏晏。而有司執事,未悉奉承,典刑用法,猶尚深刻。斷獄者急於篣格酷烈之痛,執憲者煩於詆欺放濫之文,或因公行私,逞縱威福。■《後漢書.卷六三.李杜列傳.李固》臣聞君不稽古,無以承天;臣不述舊,無以奉君。昔堯殂之後,舜仰慕三年,坐則見堯於牆,食則堯於羹。斯所謂聿追來孝,不失臣子之節者。太尉李固,因公假私,依正行邪,離閒近戚,自隆支黨。至於表舉薦達,例皆...
較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彰顯、顯明。《史記.卷六一.伯夷傳》:「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較著者也。」也作「較炳」。
孤竹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殷商時的諸侯。姓墨胎氏,為神農之後,商湯時始封作孤竹君。《史記.卷六一.伯夷傳》:「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
丹心耿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忠心耿耿」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九歎》是劉向為追念屈原忠信之節操而作,表面上是吟詠屈原,實際上是自歎身世。在〈惜賢〉篇中,劉向舉王子僑、申徒狄、許由、伯夷、介之推、申生、卞和、伍子胥、比干的事蹟,說明自己雖具他們的清高忠直,也一樣不免被陷害。他本想放棄高尚的品德,但內心因此感到痛苦而作罷;也想要迎合世俗,無奈心意閉塞而不能開竅。在渾濁的環境裡,即使呈獻自己微不足道的誠信,卻仍然被小人離間而壅蔽。劉向深嘆有志難伸,只得心悲忿而涕橫流。「忠心耿耿」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極為忠誠。
志同心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志同道合」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志同道合」原作「道同志合」。《論衡》是漢代王充所作,〈逢遇〉篇主旨在說想要在政治上一帆風順,要有好時機,遇到一個提拔自己的人,才高行潔,不保證能夠當官。王充列舉虞舜、許由二人,都是唐堯時的聖人,但虞舜繼承帝統,許由卻遁入山林;太公、伯夷二人,都是周朝時的賢人,但太公受封,而伯夷卻餓死首陽山下。雖然都是聖者賢人,彼此理想、志趣一致,但是同中有異,合中有離,人的境遇不同,結果也就迥異,終究都是取決於出生能否逢時,所遇能否得人。後來「志同道合」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彼此的志趣和理想一致。出現「志同道合」的書證如宋.陳亮《陳亮集.卷一九.書.與呂...
義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信守道義的人。語本《史記.卷六一.伯夷傳》:「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也!』」
志合意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志同道合」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志同道合」原作「道同志合」。《論衡》是漢代王充所作,〈逢遇〉篇主旨在說想要在政治上一帆風順,要有好時機,遇到一個提拔自己的人,才高行潔,不保證能夠當官。王充列舉虞舜、許由二人,都是唐堯時的聖人,但虞舜繼承帝統,許由卻遁入山林;太公、伯夷二人,都是周朝時的賢人,但太公受封,而伯夷卻餓死首陽山下。雖然都是聖者賢人,彼此理想、志趣一致,但是同中有異,合中有離,人的境遇不同,結果也就迥異,終究都是取決於出生能否逢時,所遇能否得人。後來「志同道合」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彼此的志趣和理想一致。出現「志同道合」的書證如宋.陳亮《陳亮集.卷一九.書.與呂...
西山餓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朝末年,孤竹君立次子叔齊為繼承人,孤竹君死後,叔齊讓位給伯夷伯夷不受,二人聞西伯昌善養老而逃至周。值武王伐商,二人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後餓死。見《史記.卷六一.伯夷傳》。後以西山餓夫代指伯夷、叔齊。《梁書.卷四○.劉顯傳》:「之遴嘗聞,夷、叔、柳惠,不逢仲尼一言,則西山餓夫,東國黜士,名豈施於後世。」唐.劉軻〈重與陸賓虞書〉:「不然,則東國絀臣,西山餓夫,微仲尼,何傷為展季、伯夷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石子。唐.盧綸〈題伯夷廟〉詩:「中條山下黃礓石,壘作夷齊廟裡神。」《明史.卷八七.河渠志五》:「皆山岡高阜,多砂礓石塊,極難為工。」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