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志同氣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志同道合」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志同道合」原作「道同志合」。《論衡》是漢代王充所作,〈逢遇〉篇主旨在說想要在政治上一帆風順,要有好時機,遇到一個提拔自己的人,才高行潔,不保證能夠當官。王充列舉虞舜、許由二人,都是唐堯時的聖人,但虞舜繼承帝統,許由卻遁入山林;太公、伯夷二人,都是周朝時的賢人,但太公受封,而伯夷卻餓死首陽山下。雖然都是聖者賢人,彼此理想、志趣一致,但是同中有異,合中有離,人的境遇不同,結果也就迥異,終究都是取決於出生能否逢時,所遇能否得人。後來「志同道合」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彼此的志趣和理想一致。出現「志同道合」的書證如宋.陳亮《陳亮集.卷一九.書.與呂...
不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不侍奉。《孟子.公孫丑上》:「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晉.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見機而作,周易所貴;小不事大,春秋所誅。」
岳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為四岳十二牧的合稱,分掌政務與四方諸侯。《史記.卷六一.伯夷傳》:「堯將遜位,讓於虞舜,舜禹之閒,岳牧咸薦,乃試之於位,典職數十年。」後用以稱疆吏、封疆大臣。《文選.潘岳.閞中詩》:「岳牧慮殊,威懷理二。」南朝宋.傅亮〈為劉毅軍敗自解表〉:「況可重荷岳牧之任,復當推轂之事。」也稱為「岳伯」、「嶽牧」。
井底蝦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歎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北海若曰:「井1>(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2>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3>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4>也。今爾出於崖涘,觀於大海,乃知爾醜,爾將可與語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此其過江河之流,不可為量數。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於天地而受氣於陰陽,吾在〔於〕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四...
望洋之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望洋4>向若5>而歎曰:「野語6>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注解〕 (1) 端:邊、岸。 (2) 河伯:古代傳說中的黃河水神。相傳為華陰潼陽人。其人成為河伯之說有二:一說因渡河淹死,被天帝封為水神;一說因服食八石、得水仙而成神。 (3) 旋:回轉。 (4) 望洋:洋,陽的假借字。望洋,連綿詞,仰視的樣子。或作「望陽」、「望佯」、「盳(通望,音ㄨㄤˋ)洋」、「望羊」。在這則寓言故事中,主要是河伯與北海若的問答,後人或因河、海對舉,遂解「望洋興嘆」之「洋」為「海洋...
殘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迫害生命。《莊子.駢拇》:「若其殘生損性,則盜跖亦伯夷已。」宋.王安石〈示公佐〉詩:「殘生傷性老耽書,年少東來復起予。」
咬牙恨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咬牙切齒」之典源,提供參考。 ※《韓非子.守道》人主離法失人,則危於伯夷不妄取,而不免於田成、盜跖之禍,何也?今天下無一伯夷而姦人不絕世,故立法度量。度量信,則伯夷不失是而盜跖不得非;法分明,則賢不得奪不肖,強不得侵弱,眾不得暴寡。……人主甘服1>於玉堂2>之中,而無瞋目3>切齒4>傾取5>之患;人臣垂拱於金城之內,而無扼腕聚脣嗟唶之禍。 〔注解〕 (1) 甘服:甘食美服。 (2) 玉堂:宮殿的美稱。 (3) 瞋目:瞪大眼睛怒視。瞋,音ㄔㄣ。 (4) 切齒:咬緊牙齒。表示非常悲痛憤恨。 (5) 傾取:覆滅的意思。
道合志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志同道合」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志同道合」原作「道同志合」。《論衡》是漢代王充所作,〈逢遇〉篇主旨在說想要在政治上一帆風順,要有好時機,遇到一個提拔自己的人,才高行潔,不保證能夠當官。王充列舉虞舜、許由二人,都是唐堯時的聖人,但虞舜繼承帝統,許由卻遁入山林;太公、伯夷二人,都是周朝時的賢人,但太公受封,而伯夷卻餓死首陽山下。雖然都是聖者賢人,彼此理想、志趣一致,但是同中有異,合中有離,人的境遇不同,結果也就迥異,終究都是取決於出生能否逢時,所遇能否得人。後來「志同道合」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彼此的志趣和理想一致。出現「志同道合」的書證如宋.陳亮《陳亮集.卷一九.書.與呂...
木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木製的神主牌位。《史記.卷六一.伯夷列傳》:「武王載木主,號為文王,東伐紂。」《新唐書.卷一四二.列傳.崔祐甫》:「安祿山陷洛陽,祐甫冒矢石入私廟,負木主以逃。」也稱為「神主」。
因公行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聞先王之政,賞不僭,刑不濫,與其不得已,寧僭不濫。故唐堯著典,『眚災肆赦』;周公作戒,『勿誤庶獄』;伯夷之典,『惟敬五刑,以成三德』。由此言之,聖賢之政,以刑罰為首。往者斷獄嚴明,所以威懲姦慝,姦慝既平,必宜濟之以寬。陛下即位,率由此義,數詔群僚,弘崇晏晏。而有司執事,未悉奉承,典刑用法,猶尚深刻。斷獄者急於篣格酷烈之痛,執憲者煩於詆欺放濫之文,或因公行私,逞縱威福。■《後漢書.卷六三.李杜列傳.李固》臣聞君不稽古,無以承天;臣不述舊,無以奉君。昔堯殂之後,舜仰慕三年,坐則見堯於牆,食則堯於羹。斯所謂聿追來孝,不失臣子之節者。太尉李固,因公假私,依正行邪,離閒近戚,自隆支黨。至於表舉薦達,例皆...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