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拯危扶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救助處於危難艱困中的人。《精忠岳傳》第七三回:「豈有論道經邦之志,全無拯危扶溺之心。」也作「拯溺扶危」、「拯溺濟危」。
魯仲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戰國時齊人。曾遊於趙,為趙國解除危難,平原君欲贈與千金卻推辭不受。喜替人排難解紛而不肯仕宦任職。後稱替人解紛排難的人為「魯仲連」。如:「他是個古道熱腸的魯仲連,專門替人排解紛爭。」也稱為「魯連」。
雪中贈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南朝齊謝朓在大雪中,將自己的短襖送給江革的故事。見《淵鑑類函.卷三七四.服飾部.襦四》。後用以比喻在人危難時伸出援手。如:「您雪中贈襦之情,我此生此世永難報答。」
奮發自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振奮精神,努力自強。如:「在此危難之際,咱們應該奮發自強,怎能如此消沉!」
救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拯救他人免於危難。《抱朴子.外篇.審舉》:「乃共搆合虛誣,中傷清德,瑕累橫生,莫敢救拔。」《西遊記》第三○回:「那國王卻傳旨,教光祿寺大排筵宴,謝駙馬救拔之恩。」
救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救困厄、危難。《三國演義》第一五回:「策敢借雄兵數千,渡江救難省親。」《初刻拍案驚奇》卷四:「這兩個女子,便都有些盜賊意思,不比前邊這幾個報仇雪恥,救難解危,方是修仙正路。」
涸鱗濡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泉水乾涸,魚相互吐沫溼潤對方。語本《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比喻所給予的濟助並不足以解決危難。唐.駱賓王〈上郭贊府啟〉:「雖涸鱗濡沫,尚觖望於鯨波?」
救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解救危難的援兵。如:「搬請救兵」。《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列傳》:「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虜急擊招降陵。」《三國演義》第一一回:「管亥知有人出城,料必是請救兵的,便自引數百騎趕來。」
排患解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持不拿千兩的黃金,並辭別平原君,離開了趙國。後來「排難解紛」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為人排除危難,解決紛爭。
撥亂濟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治理亂世,救助危難。如:「每值亂世,必有撥亂濟危之士出而國定邦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