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19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臨危不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遇到危難時,能挺身而起,不怕犧牲。唐.駱賓王〈螢火賦〉:「臨危不懼,勇也。」也作「臨危不顧」。
見可而進,知難而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看到適宜的時機就前進,碰到危難的情況就後退。《晉書.卷七○.鍾雅傳》:「見可而進,知難而退,古之道也。」宋.邵伯溫《聞見前錄》卷六:「臣又聞聖人不凝滯於物,見可而進,知難而退,理有變通,情無拘執。」
險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困難挫折。[例]不論未來充滿多少危難險阻,只要持之以恆,理想終會實現。
斷頭將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飛領巴西太守。 故事曹操佔領了荊州,劉備去投奔江南。曹操率領數萬騎兵追了一日一夜,追到當陽長阪橋。在危難關頭,張飛帶著二十多騎兵拒後。張飛在橋上橫槍躍馬,喝道:「我是張益德,誰敢上來決一死戰!」曹操大軍沒有一人敢上前的。劉備入川時,張飛在江州攻破巴郡,活捉巴郡太守嚴顏。張飛對嚴顏喝斥道:「我的大軍到了,你為什麼不投降,還敢抵抗?」嚴顏說:「你們沒有道義,奪我州郡,我州只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將軍。」 張飛大怒,令推出砍頭,嚴顏面色不變,便往外走便回頭罵道:「匹夫!砍頭便砍頭,也用不著發怒!」張飛覺得嚴顏有骨氣,就把他放了,...
濟困扶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救濟困苦,幫助危難。《西遊記》第四四回:「濟困扶危,恤孤念寡。」《紅樓夢》第二五回:「你是最肯濟困扶危的人,難道就眼睜睜的看人家來擺布,死了我們娘兒兩個不成?」
蒙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遭受危難。如:「滿清末年,許多年輕志士在革命中蒙難。」
見危致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面臨危難時,能夠不惜犧牲生命。《論語.子張》:「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漢.班固〈十八侯銘〉:「見危致命,社稷以寧。」也作「見危受命」、「見危授命」。
惕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心存恐懼危難而警惕,指君子的修身自省。《後漢書.卷一○.皇后紀上.明德馬皇后》:「故日夜惕厲,思自降損,居不求安,食不念飽。」
同生共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情誼深厚,一起出生入死。如:「軍中弟兄同生共死,情逾手足。」《隋書.卷三八.列傳.鄭譯》:「上顧謂侍臣曰:『鄭譯與朕同生共死,間關危難,興言念此,何日忘之!』」
解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除危難。《初刻拍案驚奇》卷四:「這兩個女子,便都有些盜賊意思,不比前邊這幾個報仇雪恥,救難解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