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鋒利的兵器。《漢書.卷一.高帝紀下》:「朕親被堅執銳,自帥士卒,犯危難,平暴亂。」唐.王維〈為羽林將軍祭武大將軍文〉:「帝在紫微,與君為衛,身恆披堅,手不捨銳。」
進退維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谷,比喻困境。進退維谷形容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詩經.大雅.桑柔》:「人亦有言,進退維谷。」《文明小史》第五回:「卻說柳知府先受了眾紳士的排揎,接著洋人見面又勒逼他定要辦人,真弄得他左右危難,進退維谷。」
泰然自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遇到緊急或危難的情況時,仍能沉著鎮定而不驚惶失措。《金史.卷八二.顏盞門都傳》:「有敵忽來,雖矢石至前,泰然自若,迺號令士卒如平時,由是人益安附,而功易成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前後交接之時。指在其間、在當時。《論語.泰伯》:「唐虞之際,於斯為盛。」《文選.諸葛亮.出師表》:「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2.當、值、逢。如:「際此危難」、「際此佳日」。
鞭長莫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第二年春天,宋國派大夫樂嬰齊到晉國求援。晉景公召集大臣商議,準備出兵援救,大夫伯宗勸阻說:「宋國發生危難,基於道義,我們是應該答應出兵相救。但古人曾說:『馬鞭雖長,但也無法打到馬腹。』目前楚國正受到上天保佑,是國勢最盛的時候,晉國雖然強大,能違反天意嗎?俗話說:『高高低低,都在心裡。』江河湖泊中有汙泥濁水,山林草叢中藏有毒蟲猛獸,潔白的美玉中隱藏斑痕,忍受一點恥辱,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您還是忍一忍吧!目前暫不出兵,等楚國國勢衰退以後再說吧!」晉景公聽了伯宗這一段話後,於是停止發兵。後來「鞭長莫及」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力量有所不及。
隔岸觀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一、出處2 二、語譯3 三、故事內容4 四、相似相反詞5 五、例句 一、出處 唐·乾康《投謁齊已》:「隔岸紅塵忙似火,當軒青嶂冷如冰。」 二、語譯 隔著河看人家著火。比喻對別人的危難不去求助,在一旁看熱鬧。 三、故事內容 無 四、相似相反詞 1. 相似詞漠不關心冷眼旁觀隔山觀虎鬥袖手旁觀坐視不救2. 相反詞扶危濟困當仁不讓見義勇為身臨其境 五、例句 朋友有難,怎可隔岸觀火,置之不理呢?
苟且偷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苟且」,行事馬虎草率,得過且過。語出《漢書.卷八六.何武王嘉師丹傳.王嘉》。「偷安」,貪圖眼前的安逸,不顧將來可能發生的危難。語出漢.賈誼《新書.數寧》。「苟且偷安」形容得過且過,只圖眼前安逸,不顧將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困難、危難。《西遊記》第三七回:「你的災屯,想應天付,卻與我相類。」
大聲疾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聲疾呼」的「疾」,原為急促的意思,整個詞語則是指大聲而急促的呼喊,見於唐人韓愈的〈後十九日復上書〉,內容中有一段話說道:「其既危且亟矣,大其聲而疾呼矣,閤下其亦聞而見之矣,其將往而全之歟!抑將安而不救歟!」這段話的意思是:當您看到有人陷於極度的危難,也聽到他大聲而急促地呼救,您將會過去施予援手,或是視而不見,見死不救呢?後來「大聲疾呼」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大聲而急促的呼喊。
坐以待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面臨危難,不積極奮發,坐等失敗。《隋唐演義》第五八回:「止因缺了糧餉,所以固守孤城,坐以待斃。」也作「坐而待斃」。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