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875.0211 ms
共 18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歇後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漢語特有的隱語。通常由兩個部分組成,前半部如同前提,作為引導;後半部則像說明,為表達的重點。其特色在於使語言表達過程中,產生隱晦、恍悟與暫停、豁然的效果。若運用得當,可使意念的說明詼諧靈動,妙趣橫生。如:「十五個吊桶──七上八下」、「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
後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代子孫。《書經.伊訓》:「敷求哲人,俾輔于爾後嗣。」《左傳.莊公二十三年》:「君舉必書,書而不法,後嗣何觀?」也稱為「後裔」。
|
後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背後的支援或依賴的力量。如:「他以民意為後盾,馳騁議場,意氣風發!」《清史稿.卷一三九.兵志一○》:「上擐甲乘馬,諸貝勒率護軍如對嚴敵,親軍為後盾。」
|
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與人為善。好來好去,凡事要留餘地。
|
日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後、將來。《水滸傳》第八回:「落得做人情。日後也有照顧俺處。」《紅樓夢》第七二回:「倘或日後咱們遇見了,那時我又怎麼報你的德行。」
|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歷經大災難而不死的人,日後必能享大福。也作「大難不死,必有厚祿」。
|
後結構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結構主義是現代西方哲學思潮之一,是結構主義(structuralism)發展的後一階段,但也是破壞結構主義的一種學說。主要代表者是法國的巴特(Roland Barthes, 1915~1980)和德希達(Jacques Derrida, 1930~ ),後結構主義者注意到結構主義未能說明結構的變化發展,且重視同時性研究,輕忽歷史性研究,所以轉而探究這兩方面,而走入了另一極端。
基本上結構主義認為:主體乃通過先驗的概念或模式,來認識事物的內在結構;結構具有整體性,整體各成分相互聯繫自行調整;成分間的關係比單獨的成分更為重要。後結構主義者不承認有固定的結構存在,認為結構乃不斷變... |
先人後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先考慮別人的利益,然後再想到自己。《禮記.坊記》:「君子貴人而賤己,先人而後己。」《三國志.卷三八.蜀書.許靖傳》:「自流宕以來,與群士相隨,每有患急,常先人後己,與九族中外同其飢寒。」
|
前不巴村,後不著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耽擱在半途,無處歇息。元.王曄《桃花女.楔子》:「今日回家來到這裡,爭奈天色已晚,又遇著風雨。前不巴村,後不著店,怎生是好?」《西遊記》第二七回:「這等半山之中,前不巴村,後不著店,有錢也沒買處,教往那裡尋齋?」也作「前不巴村,後不巴店」、「前不著村,後不著店」。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