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畫蛇添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你怎能再給蛇添上腳呢!」說完,就把酒給喝了。那個替蛇畫上腳的人,最後就失去了原本是屬於他的那壺酒。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畫蛇添足」,用來比喻多此一舉,反將事情弄糟。
江郎才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江淹便文思枯竭,再也寫不出好的詩句。當時大家便都傳言「江淹才盡」,也就是說江淹的文才已經用盡了。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江郎才盡」,用來比喻文人的才思枯竭,無法再創佳句。出現「江郎才盡」的書證如清.梁章鉅《浪跡叢談.卷一.劉芙初編修》:「芙初本驚才絕豔,而近作大不如前,同人比之江郎才盡。」
絡繹不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絡繹不絕」或作「駱驛不絕」、「絡驛不絕」,連續不斷的意思。在《後漢書.卷三一.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列傳.郭伋》中提到一段故事:郭伋是西漢末到東漢初期的人,東漢光武帝中興後,他被任命為漁陽太守。漁陽一地經過西漢末期的變動,盜賊充斥。郭伋上任後,信賞必罰,懲奸除惡,盜賊便從此消散,地方逐漸歸於平靜。後來匈奴又不斷地擾亂漁陽邊境,郭伋整軍待戰,以致於匈奴不敢來犯,使人民得以安居樂業。由於他在此地的政績極佳,潁川地區出現盜賊時,光武帝又將他派去做太守。郭伋到了潁川,招降山賊數百人,不將他們治罪,讓他們回鄉務農。所以除了潁川地區的盜賊外,其他地區的盜賊聽說郭伋的德政,都紛紛前來歸降。《後漢書》此處原文...
沐猴而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猴學人穿戴冠帽,沒有遠見成不了大事,現在看來果然是真的。」結果話傳到項羽的耳裡,就把那個人捉來烹煮。後來「沐猴而冠」被用來指性情急躁的獼猴學人穿戴冠帽。亦用來比喻人虛有表象,卻不脫粗鄙的本質,沒有遠見。除此之外,古來對這句成語另有一解,認為因為獼猴性子急躁,不能若人久著冠帶,用來比喻人的性情急躁。
繁文縟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繁文縟節」典源作「繁文縟禮」,指繁縟的儀式禮節。〈授王永太常博士制〉是元稹代皇帝所擬的詔命,太常博士在唐代主要為掌管宗廟禮儀之官。古時天子祭祀祖先和天地,儀式禮節十分複雜,需有專人教授。因此皇帝下詔,任命王永為太常博士,負責在朝廷中教導諸生祭祀、參拜的禮節。後來「繁文縟節」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繁縟的儀式禮節。出現「繁文縟節」的書證如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一一》:「以繁文縟節為足黼太平;以科條律例為足剔奸蠹。」
白雲蒼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白雲蒼狗」原作「白衣蒼狗」,見於唐代杜甫〈可嘆〉詩。這首〈可嘆〉詩是杜甫感嘆朋友王季友的遭遇而寫的。王季友,唐河南人,雖然家裡貧困以賣鞋為生,但仍好學不倦,遍覽群書。而他的妻子卻因為受不了窮困的生活,和他離婚。後來他獲得李勉的賞識,作了官。杜甫這首詩第一段的意思是:「天上漂浮的雲,原本像一件潔淨的白衣服,轉眼間就變成灰狗的模樣。從古至今,人世上各種奇怪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裡面有二句「天上浮雲如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演變成「白雲蒼狗」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世事變幻無常。出現「白雲蒼狗」的書證如清.姚鼐〈慧居寺〉詩:「白雲蒼狗塵寰感,也到空林釋子家。」
閉月羞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閉月羞花」係由「閉月」及「羞花」二語組合而成。 「閉月」是出自三國魏.曹植〈洛神賦〉。 「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形容洛神美好的姿態,像是被輕雲掩蔽的月亮,也像是隨風飄搖、迴旋的落雪,曼妙無比。 「羞花」是出自唐.李白〈西施〉詩。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形容西施美麗的容貌,冠絕古今,連荷花都自覺不如而感到羞愧。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閉月羞花」,用來形容女子容貌十分姣好。
奇貨可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計畫:秦昭王死後,安國君得立為秦王,如果安國君華陽夫人能立子楚為繼承人,那麼子楚就可爭到太子之位。後來呂不韋的計畫果然成功了,子楚被立為太子,繼位為國君,於是拜呂不韋為丞相。呂不韋果然因為子楚這個奇貨,而得到了數不盡的名與利。後來「奇貨可居」就用來比喻利用某種專長或有價值的東西以謀利。
懸崖勒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瀕臨懸崖而能及時勒住奔馬。比喻人面臨險境,能及時回頭醒悟。[例]他一度吸毒成癮,幸而後來懸崖勒馬,努力戒除,才未造成終身的遺憾。
天花亂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傳說,佛祖講經說法時,感動了六欲諸天神,紛紛撒下各色的香花,以表讚歎。在《心地觀經.卷一.序品偈》即有記載:「六欲諸天來供養,天華亂墜遍虛空。」另外,在宋朝張敦頤的《六朝事跡編類.卷上.樓臺門第四.雨花臺》及呂祖謙的《詩律武庫.卷一○.釋學門.講經天花墜》記載一個故事:在南北朝梁武帝時,有位雲光法師,道行高妙,講經感動了上天,各色香花紛紛落下。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天華亂墜」,用來形容說話動聽。後世多作「天花亂墜」,改「華」為「花」,也用來形容浮華不實的言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