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7.82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人文中學(德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國「人文中學」一辭見於十九世紀初。一八○九年,洪保德(F. Wilhelm von Humboldt, 1767~1835)主掌普魯士教育,任內一年半期間,將學校教育齊一為初級學校、中學(Gymnasium)和大學三級制。中學教育則視其外文比重、史地科目及數理課程區別為語文、歷史、數學三領域。洪保德詮釋世界為語言傳遞的世界(sprachlich vermittelte Welt),而古老語文的世界又是最古典的(klassisch),透過語文沉潛於古典世界,可提升所有的情感力量,使成為一內外和諧的人。質此,希臘文、拉丁文延續十六世紀以降拉丁學校的傳統,獨占中學之語文課程,直至二十世紀。其間...
技職高中(德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顧到職業學校學生升入專科學校(Fachhochschule)的需要,德國各邦教育部長常設會議在一九六九年二月六日的協議中決定設立一種新制職業學校,稱為技職高中。入學資格為實科中學畢業或曾上過職業基礎教育年(Berufsqrundschuljahr)及格者。學制為兩年,有全日制和半日制兩種。教學內容包括通識教育、專業理論和實際技能培訓。技職高中也就是第十一和十二年級,包括農、工、藝工、社工和經濟等科。第十一年級學生每星期在校上課最少四天,其他時間在工商企業單位或在學校自己附設單位接受有計畫的實習(gelenkte Praktikantenausbildung)。在這種新學校設立之前,實科中...
海德堡大學(德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海德堡大學為全德最古老的大學,成立於1386年,為神聖羅馬帝國時設立的第三所大學(前二者為布拉格及維也納大學)。校名乃為紀念前後兩位創校與復校者的功績而定。前者為法爾茲的公侯魯布雷希特(Ruprecht I vonder Pfalz),其創校理念受人文主義的影響並師法布拉格及維也納兩大學。一五一八年馬丁‧路德在海大圍牆上所貼的神學批判燃起了神學與信仰的戰火。一五五六年烏爾西諾斯(Z. Ursinus)及阿雷凡諾斯(C. Olevianus)兩位教授起草所謂的[海德堡基督教義手冊]後,海大成為十六世紀下半期喀爾文主義的精神中心。一六二三年號稱「全德圖書館之母」的海大圖書館藏書被教宗格里高里十...
  德國馬克斯.卜蘭克人類發展與教育研究所為:Max-Planck-Institut für Bildungsforschung, Lentzeallee 94, D-1000 Berlin 33,另一中譯全稱其地址為: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Tel:82 99 51)
  該所成立於一九六三年。其母機構為德國馬克斯.卜蘭克學術發展協會(Max-Planck-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Wissenschaften e.V.)。成員有四十八名專業研究人員,十名助理研究,及八十名工作人員。
  該機構進行的研...
邦教育廳(德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邦教育廳為德國各邦的教育行政機關,主管邦的教育事務。邦教育「廳」原應譯為教育「部」,但為與其聯邦教育科學部(Feder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有所區別,故比照我國省級教育行政機關的名稱而譯為「廳」。
  德國係地方分權的國家,各邦教育行政機關的名稱不一,稱為教育文化廳(Ministry for Education and Culture)者有之,稱為科學文化廳(Ministry for Science and Culture)者亦有之,部分的邦則稱為教育運動廳(Ministry for Education and Sport),尚...
大學院校長(德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國大學院長為大學所屬一個學院學術自治行政的首長,主要負責研究與教學的籌畫,培養後續學術研究人才並且與其他教授共同主持各種考試。一九七○年代開始,西德各大學因嫌各學院所屬各系所過多而複雜,因而改制設立由相關系所聯合成立而規模較小的學群(Fachbereich, Fachschaft),於是學群主任便代替了院長職位。但是德國大學並沒有統一體制,有些學校還保留了學院體制而在學院下面又設學群,而學群是由若干個系所組成的,也有些學校取消學院而設立學群。
  上述自治行政組織是由教授、副教授、其他教師與助教選出代表組合而成的學院評議會,共同決定學院的政策。如果牽涉較廣泛的問題,就也有學生代...
函授大學(德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國早在一八五六年就有了函授學校。當時柏林的萬聖和郎根帥德(Toussaint und Langenscheidt)兩公司就開辦了法語函授班。這種函授學校慢慢發展,但是在二次世界大戰期中曾經中斷。到一九五○年物質的困難漸漸被克服後,私人的函授學校慢慢地興起,但是良莠不齊。
  西德傳統大學由於學生人數過多,教學受到影響,又由於許多社會青年缺乏經濟能力,不能入大學進修,於是有設立函授大學之議。函授大學之特徵是:在教師與學生有距離情形下,有計畫地傳授知識、能力和技能。他們大部分時間是利用教學媒體,補救師生之間在距離上的隔閡。他們有一定的目標,善於適應,並且有專門機構監督。
...
威登堡大學(德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威登堡大學興建於一五○二年,乃教育史上人文主義進駐大學之前,德意志境內第二批設立的九所大學之一。弗萊堡(Freiburg)、曼茵茲(Mainz)、杜賓根(Türbingen)等皆屬此一時期興辦之大學。
  為促進人文學科之發展,薩克森選帝侯弗萊德里克(Elector Friedrick of Saxony)特在威登堡設立大學。創校之初,聘有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擔任亞里斯多德倫理學及修辭學講座。講學之餘,路德同時也在威登堡大學研修神學,取得此大學神學博士學位。當路德高舉改革教會大旗時,威登堡同時也是揭示他理想的重要據點,此可由其一五一七年的...
高中畢業資格(德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國高中畢業資格考試起源於一七八八年〔普魯士高中畢業考試辦法〕,但是到現在已有很大的改變。具有高中畢業資格的學生,即獲得直接進入大學進修的資格,但是要進入那一所大學的那一科系,卻要經過多特蒙德(Dortmund)大學新生分發中心的甄選。
  德國學生經過四年的基礎學校和九年完全中學,一共十三年的學程,才有資格參加高中畢業成熟考試(Reifeprüfung)。關於高中學習的架構,聯邦與各邦廳長常設會議曾於一九七二年通過了一項重大的改革方案。多數邦的學校經過試驗階段於一九七七年以前實行了有計畫的選科制度,只有巴符邦在中年級階段仍然保持了舊制。
  新制高中採取有彈性的選修科...
〔高等教育基準法〕(德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意志聯邦的教育和文化權原則上屬於各邦,到一九七一年議會修正〔憲法〕增加了聯邦訂定基準法的權力,以增進聯邦與各邦之間對新任務的合作。於是有漸漸增加聯邦政府權力的傾向。一九七六年聯邦議會通過了〔高等教育基準法〕,其基本精神在改革大學行政系統及強調民主體制。
  1.在改革大學行政系統上,校長的任期從原來的兩年延長為四至八年,其目的在加強校長行政的權力並增長其任期。校長必須兼管學術與事務行政,或另設總長(kanzler)管事務行政。
  2.科際整合;將原來科系繁多,在教學與研究上欠缺合作的學院(Fakultat),改成由性質相近科系組成較小的單位,稱之為學群(Fachbe...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