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1.893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三緘其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緘其口目錄1 出處2 故事2.1 解釋3 詞義3.1 相似詞3.2 相反詞4 例句 出處西漢 劉向 說苑敬慎:「孔子之周,觀於大廟,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故事孔子到周,去朝拜大廟,看到右邊台階有一個銅鑄的銅像,嘴巴貼了三到封條,而他的背上刻著:這事古代說話謹慎的人。 解釋比喻說話小心謹慎。 詞義 相似詞守口如瓶、一字不提 相反詞以訛傳訛、大放厥詞 例句對於傳聞,我們必須三緘其口,以免再次傷害無辜的人。
方興未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方興未艾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梁啟超<近世文明初祖二大家二大家之學說>:而學術則如旭日升天,方興未艾 2.語譯蓬勃興起的樣子 3.故事內容無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如火如荼,雨後春筍 相反詞江河日下,日趨式微 5.例句從前農村的景象,在方興未艾的工業化之後,已不復存在
南柯一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裡所見的大槐安國一般。自此他從這個夢,領悟到榮華富貴的虛浮,和人世的變化無常。從此一心向道。後來這個故事濃縮成「南柯一夢」,用來比喻人生如夢,富貴得失無常。
信口開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一簧兩舌,口不擇言,信口雌黃,胡言亂語,胡說八道反義:言之鑿鑿,言必有據辨似: 「信口開河」及「信口雌黃」都有隨口亂說的意思。 「信口開河」,側重於漫無邊際地隨口亂說;「信口雌黃」,側重於不負責任的評論。 信口開河 信口雌黃 辨似例句○ ㄨ 大伙明知這是他~,胡編的故事,但就是百聽不厭。ㄨ ○ 這事關係人家的名節,豈容得他~!
信口雌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信口雌黃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晉書。王衍傳>:衍好清談,義理有所不安,隨即更改,世號口中雌黃 2.語譯不知真相,隨便發表議論 3.故事內容無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道聽塗說,向壁虛構,無稽之談 相反詞實事求是,信而有徵 5.例句他涉事未深,卻總愛信口雌黃,令人不勝唏噓
洛陽紙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人學者的推薦,左思的這篇傑作便很快地在京城洛陽流傳開來,人們競相抄錄,以致洛陽的紙價上漲。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洛陽紙貴」,用來形容著作風行一時,流傳甚廣。
門庭若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門庭若市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戰國策。齊策>: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2.語譯形容來者眾多 3.故事內容<戰國策>有這樣一個故事:齊國大夫鄒忌面容清秀,十分英俊。有一天早上,他穿戴完畢,對著鏡子照了又照,而後問他的妻子:「我跟城北徐公哪一個漂亮阿?」他妻子回答:「...
鳳毛麟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說明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鳳毛」: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王敬倫(1)風姿似父,作侍中(2),加授桓公(3),公服從大門入。桓公望之,曰:「大奴(4)固自有鳳毛(5)。」「麟角」:三國魏.蔣濟〈萬機論〉(據《太平御覽.卷四九六.諺下》引)學者如牛毛(6),成者如鱗角(7)。(1) 王敬倫:王劭,字敬倫,晉臨沂人,王導第五子,生卒年不詳。風姿美麗,得桓溫器重。官至尚書僕射、吳國內史。(2) 侍中:職官名。秦置五人,往來殿內東廂...
道貌岸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貌岸然」原作「道貌凜然」。「變文」是唐代時興起的一種講唱文學,由散文和韻文交替組成,內容以演繹佛經故事及民間、歷史故事為主。《維摩詰經講經文》是根據《維摩詰經》的故事,敷演而成,形式是先引述一段經文,然後邊講邊唱,有時幾十字的經文,可以鋪陳為數千字。內容敘述維摩詰居士生病了,佛陀欲派一名弟子前往慰問他的病情,但是所有弟子都不敢去,最後文殊菩薩應命前往。文中描述維摩詰居士的外表和情態,形容他的容貌莊嚴肅穆,胸懷坦蕩,心地光明,遠望就像鶴立雞群似的,近觀有如龍來洞口,光彩射人。後來「道貌岸然」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除本義外,也作諷刺用法,用來形容外表故作正經,心中其實不是如此。
枕戈待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 出處2 2. 語義3 3. 成語故事4 4. 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 出處 《晉書·劉琨傳》:“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 2. 語義 枕著武器等待天明。形容殺敵報國之心急切,隨時準備作戰。#語出晉.孫盛《晉陽秋》。後用「枕戈待旦」形容人全神戒備,絲毫不敢鬆懈。 3. 成語故事晉朝的祖逖和劉琨都以雄豪著名於世。他們在司州主簿任內,因為意氣相投而成為好朋友,常在半夜聽到雞鳴聲就起來練劍,並且經常說...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