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瑕不掩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一、出處2 二、語譯3 三、故事內容4 四、相似相反詞5 五、例句 一、出處 《禮記·聘義》:「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晉書˙卷六十九˙周顗傳》:「顗招時論,尤其酒德,禮經瑕不掩瑜,未足韜其美也。」《宋˙邵博˙邵氏聞見後錄˙卷四》:「惜哉仲淹,壽不永乎,非不廢是,瑕不掩瑜,雖未至于聖,其聖人之徒歟!」 二、語譯 瑕:玉上面的斑點,比喻缺點掩:遮蓋;瑜:美玉的光澤,比喻優點。比喻缺點掩蓋不了優點,缺點是次要的,優點是主要的。 三、故事
邯鄲學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ㄥˊ ㄆㄨˊ ㄈㄨˊ漢語拼音︰shòu líng pú fú釋義︰壽陵年輕人學步邯鄲不成,爬行回去的故事。見「邯鄲學步」條。 01.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雜文》:「杜篤賈逵之曹,劉珍潘勖之輩,欲穿明珠,多貫魚目。可謂壽陵匍匐,非復邯鄲之步。」。 參考詞語︰壽陵失步注音︰ㄕㄡˋ ㄌ|ㄥˊ ㄕ ㄅㄨˋ漢語拼音︰shòu líng shī bù釋義︰壽陵年輕人學步邯鄲,忘掉原有步法的故事。見「邯鄲學步」條。 01.唐.李白〈古風〉詩其三五:「醜女來效顰,還家驚四鄰。壽陵失本步,笑殺邯鄲人。」 參考詞語︰壽陵步注音︰ㄕㄡˋ ㄌ|ㄥˊ ㄅㄨˋ漢語拼音︰shòu líng bù釋義︰指因仿傚學習他人...
釜底抽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 魏收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翦草除根。」 2.語譯 抽去鍋底下的柴,讓火無法繼續燃燒。比喻從根本解決問題。 3.故事內容 <<無>>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斬草除根 相反詞 <<無>> 5.例句 裁汰冗員,精簡人事,這倒不失為釜底抽薪的好方法。
杯弓蛇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漢時,有一年的夏至,應郴(ㄔㄣ)請下屬杜宣喝酒。懸掛在北壁上的弓正好投映在酒杯裡,看起來就像是酒杯裡有條蛇。杜宣勉強喝下後,便感到肚子不適。回家後,食慾不振,身體日漸瘦弱,怎麼都醫治不好。後來應郴來探視,便問他身體不適的原因,杜宣說是那天喝下酒杯裡的蛇所造成的結果。應郴回官府後,想了又想,一回頭看見了壁上的弓,這才發現杜宣所說的蛇,原來是弓投映在酒杯裡的影子。於是應郴再度請杜宣到府裡喝酒,並讓杜宣坐在當初的位子上,同時向他證明了杯裡的蛇只是牆壁上的弓影,而杜宣的病也因此不藥而癒。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杯弓蛇影」,用來比喻為不存在的事情枉自驚疑恐懼。
焚膏繼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唐.韓愈〈進學解〉(據《全唐文.卷五五八.韓愈》引)。 2.語譯「焚膏繼晷」指燃燒燈燭讀書寫作一直到第二天日光出現。形容夜以繼日地勤讀不怠。後亦用「焚膏繼晷」形容不眠不休地工作或活動。 3.故事內容韓愈是唐代著名文人,通六經百家之學,崇尚儒術,攘斥佛、老,以提倡古文為職志,文章自成一家,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如同中國其他讀書人一般,韓愈也希...
杞人憂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列子.天瑞》中有一則故事:從前有個杞國人因為成天擔憂天會崩塌,地會陷落,每天睡不著覺,也吃不下飯。後來有人開導他說:「天其實是氣體聚積而成,氣體本來就是無所不在,你現在已經是整天在這團氣體裡活動呼吸了,怎麼會擔心它崩塌呢?」他聽了以後,不但沒有因此而放心,反而擔心起以氣體構成的天,會不會無法支撐日月星辰的重量,日月星辰會因此而墜落。那個人只好又勸他說:「日月星辰也不過是氣體中發亮的部分,即使墜落也不會傷人啊!」終於,他停止了對天的擔憂,卻轉而憂慮不知道什麼時候地會塌陷。那個人接著解釋:「地是由許多土塊累積成的,這些土塊密密實實的充塞在每個角落,你已經是整天在上面行走踩踏,有什麼理由讓你疑心地...
反求諸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故事3 解釋4 詞意5 例句 出處 「禮記」「不能反躬,天理滅矣」。 故事 相傳三千多年以前,那時正是中國歷史上的夏朝時候,國王就是古代治水有功,嚇嚇聞名的大禹。一次,有一個名叫有扈氏的諸侯突然起兵叛亂,夏禹王便派他的兒子伯啟率領了夏朝最精銳的部隊,前去圍剿抵抗。  他們雙方在一個叫做甘澤的地方會遇,打了一仗後,結果伯啟的部隊竟被打得落花流水,大敗而逃。這時,伯啟的許多部下和將領們,覺得敗在有扈氏的手裡,實在太不服氣,一致要求伯...
買櫝還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記載,有一天楚王對田鳩說:「墨子之學是當代非常著名的學說,它的內容很好,但文詞卻多不美妙,是什麼原因呢?」田鳩就說了兩個故事,其一是:「有一個楚國人到鄭國賣珍珠,他用木蘭木作了一個裝珍珠的盒子,用香木薰得香香的,盒子外面用翡翠和玫瑰來裝飾。結果鄭國人買了他的盒子,卻將珍珠退還。那楚人可說是擅於賣盒子,卻不擅於賣珍珠了!現在發表言論的人,都用巧妙的言辭;作君王的,只喜歡看這些美妙的言辭,卻忽略了這些言論是有功用的。墨子的學說,是傳授先王的道術,闡述聖人的言論,普遍告知世人。所以並不加以修飾,以免人們只喜愛他美妙的言辭,而忽略了其中的功用。」後來韓非子所謂的楚人賣珠這個故事,...
三人成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相信,但時日一久,內心也不得不動搖。等到太子跟龐葱回國之後,魏王就疏遠龐葱,不再重用他了。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三人成虎」,用來比喻謠言再三重複,亦能使人信以為真。
毛遂自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為戰國時趙國平原君門客毛遂,自動在楚國朝廷向楚王直陳利害,終於說服楚國發兵救趙的故事。後比喻自我推薦,主動要求承當重任。典出《史記.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傳》。[例]為了救災,同學紛紛向老師毛遂自薦當義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