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6.563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投鼠忌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故事3 解釋4 相似詞5 相反詞6 例句 出處《漢書‧賈誼傳》:「里諺云:『欲投鼠而忌器。』此善喻也,鼠近於器,尚憚不投,恐傷其器,況余貴臣之近主乎?」 故事西漢文帝在位期間,賈誼上書為丞相周勃陳情,他寫道看到老鼠的時候,大家都想拿起手邊的重物砸死他,但是又怕連老鼠旁邊的家具也打壞了,所以不敢輕舉妄動;連對人人喊打的老鼠都有這種顧忌,更何況是最親近君王的大臣呢?如果大臣犯法了?他建議可以賜他死罪,但不能羞辱他,像是一些割鼻、鞭刑等。...
故步自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故步自封」係由「故步」及「自封」二語組合而成。「故步」見於《漢書.卷一○○.敘傳上》。「自封」見於晉.庾闡〈斷酒戒〉。 2.語譯用來指安於現狀,不求進取。 3.故事內容故步:內容是在敘述東漢文學家班彪小時跟著堂哥班嗣求學。班嗣家中藏書很多,許多人都來他家借書。班嗣雖然也修習儒學,但較喜歡老莊的學說,認為老莊學說崇尚自然澹泊,不追逐世俗看...
推己及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故事3 解釋4 相似詞5 相反詞6 例句 出處晉.傅玄《傅子.卷一.仁論》昔者聖人之崇仁也,將以興天下之利也。利或不興,須仁以濟。天下有不得其所,若己推而委之於溝壑然。夫仁者,蓋推己以及人也,故己所不欲,無施于人1>,推己所欲,以及天下。推己心孝于父母,以及天下,則天下之為人子者,不失其事親之道矣。推己心有樂于妻子,以及天下,則天下之為人父者,不失其室家之歡矣。推己之不忍于饑寒,以及天下之心,含生無凍餧之憂矣。此三者,非難見之理,非難行之事。唯不內推其心以恕乎,人未之思耳。夫何遠之有哉。〔注解〕(1...
噤若寒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故事2.1 相似詞2.2 相反詞3 例句 出處《後漢書.卷六七.黨錮列傳.杜密》後密去官還家,每謁守令,多所陳託。同郡劉勝,亦自蜀郡告歸鄉里,閉門埽軌,無所干及。太守王昱謂密曰:「劉季陵清高士,公卿多舉之者。」密知昱激己,對曰:「劉勝位為大夫,見禮上賓,而知善不薦,聞惡無言,隱情惜己,自同寒蟬,此罪人也。今志義力行之賢而密達之,違道失節之士而密糾之,使明府賞刑得中,令問休揚,不亦萬分之一乎?」昱慚服,待之彌厚。形容不敢作聲。 故事杜...
指桑罵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語譯3 .故事內容4 .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例句 .出處 曹雪芹。紅樓夢一六回:「錯一點兒他們就笑話打趣,偏一點兒他們就指桑罵槐的抱怨。」 .語譯 比喻表面上罵這個人,實際上是罵那個人。 .故事內容 <<無>> .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指東罵西,指雞罵狗,夾槍帶棒,指著禿驢罵和尚。 相反詞 直言不諱,開門見山 .例句 你對我有什麼意見就直打直說,用不著這樣指桑罵槐!
陟罰臧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解釋2 出處3 故事內容4 相近詞5 相反辭6 例句7 修辭8 參考資料 解釋 即「陟罰臧否」,賞善罰惡。陟,登,升(書經 舜典 「汝陟帝位」)。 臧,善 。 否,惡。 罰,懲罰。將善人,好的人才做晉升,給予更高的官職。對於惡人,不善之人的位階降職或給予罰處。遷升降罰官吏或褒貶評論官吏。 出處《諸葛亮‧出師表》。「宮中府中,具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故事內容 出師表中,諸葛亮在軍隊出征前寫給劉幼主,文中最重要的旨意在於勸戒...
指鹿為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趙高是個生性奸詐、頗具野心的人,想要篡奪朝中大權。秦始皇帝病逝時,假傳聖旨,賜死秦始皇長子扶蘇,接著立次子胡亥為帝,即秦二世,自己則當了丞相。當時胡亥年紀甚輕,因此趙高便專權攬政,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滿足,進而想要謀奪帝位,卻又怕朝中大臣們不服,於是就想出一個方法來試探。有一天,趙高就駕鹿跟隨著秦二世外出,秦王看見了就問說:「你為何騎著鹿呢?」趙高回答:「這是一匹馬。」秦王說:「你錯把鹿當成馬了。」趙高說:「皇上若不相信我所說的,可以問問其他人。」群臣中有人說是鹿,也有人說是馬。這時候秦王竟不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事實,卻相信了奸臣的說法。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指鹿為馬」,用來比喻人刻意顛倒是非。
撲朔迷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樂府詩裡有一首〈木蘭詩〉,敘述一位女子代父從軍的故事。這個名叫木蘭的女孩子,有天在織布時,突然停下來嘆氣,煩惱著日前朝廷下了徵召令,要召她父親上戰場。木蘭覺得父親年事已高,可能無法承受戰地生活,而家裡也沒有哥哥可以代父親上戰場。於是,孝順的木蘭決定自己女扮男裝,代父親去從軍。在軍中,木蘭憑著堅忍不拔的精神,過了十二年都沒被發現是女兒身,還建立了不少功績。凱旋歸來後,她婉拒了君王賞賜的官位,只要求能回鄉過原本的生活。木蘭回到故鄉後,家人非常高興地迎接她。她回到房間,脫下軍裝,換回女兒裝,出來與同袍見面,大家都驚訝得不得了,這個在軍中一同出生入死的戰友,竟然是個女孩子!〈木蘭詩〉最後以兔子來比喻...
樂不思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樣?」劉禪大吃一驚,張大眼睛說:「沒錯,正是郤正教我說的。」司馬昭和旁人都忍不住笑了出來。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樂不思蜀」的成語,比喻人因留戀異地而不想返回故鄉。或形容快樂得忘了歸去。
拋磚引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方如珠玉般的好詩。在文獻上,和「拋磚引玉」這句成語相關的傳說,最有名的大概是唐代詩人常建和趙嘏的一段故事了。相傳常建很佩服趙嘏。有一次知道趙嘏要來到蘇州,心想趙嘏必然前去靈巖寺遊覽,於是先在寺裡牆壁題上:「館娃宮畔十年寺,水闊雲多客至稀。」這首詩他故意只寫兩句,留下後面兩句,就是希望趙嘏看了以後能補上。等趙嘏前來遊覽時,果然在這兩句詩後補了:「聞說春來倍惆悵,百花深處一僧歸。」意致高妙,確是好詩。後人認為常建就是在「拋磚引玉」,這個故事見載於《談徵.言部.拋磚引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