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同性質的事物於一類,方便管理。
趙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完璧趙」。見「完璧趙」條。01.明.李開先〈古鏡歌〉:「圓潤隋珠誰不羨,完趙璧喜相迎。」
歸趙"> 
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人死亡的委婉之語。《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今日是重午,西何太速?」《兒女英雄傳》第四○回:「甚至太太日後西,她還要跟了當女童兒去的個人呢?」
認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被人收養或非婚生的子孫回復原來姓氏,並祭祀具有血緣關係的祖先。如:「經過多年的辛苦訪尋,他終於找到自己的親生父母,得以認祖宗。」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我只為認祖宗,遲眠早起,登山涉水,甫能勾到庭幃。」
久假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借用他人的東西,遲遲不還。《孟子.盡心上》:「堯舜,性之也;湯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惡知其非有也。」《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商功父正氣的人,不是要存私,卻也只趁著興頭,自做自主,像心像意,那裡分別是你的我的,久假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功績屬於某人或某種作為。如:「銷售業績大幅提升,應該功於妥善的供需調查與實用的商品設計。」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慕賢》:「凡有一言一行取於人者,皆顯稱之,不可竊人之美,以為己力,雖輕雖賤者,必功焉。」
異途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採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效果。參見「同殊途」條。漢.桓寬《鹽鐵論.論儒》:「聖人異途同,或行或止,其趣一也。」晉.陸機〈思親賦〉:「天步悠長,人道短矣。異途同,無早晚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還其本來。漢.班固〈東都賦〉:「遂令海內棄末而反本,背偽而真。」
2.佛家語。指人死而入涅槃。唐.楊烱〈益州溫江縣令任君神道碑〉:「百年天枉,一旦真。」
納思考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納思考模式是美國課程學者塔巴(Hilda Taba)發展的一套教學策略,用來協助學生發展納思考的過程,特別是類及使用類別的能力。
  塔巴建立此模式係基於三個基本假設:第一,思考可以經由教學而發展。第二,思考是個人與資料間的積極相互作用。在教室情境中,只有當學習者在教學材料上進行若干認知的操作,這些材料對於學習者才有用。第三,思考過程有規則的序列,為了要精熟較高層次的思考技巧,必先學會較低層次的技巧。教師應該運用特定的教學策略,來引發學生的思考技巧,而這些策略有先後順序。
  塔巴界定了三個納思考的階段,並發展了三組策略分別應用在這些階段上:
  第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到底、畢竟。如:「只要努力,總會成功。」也作「終」。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