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42.008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草木皆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苻堅喪失許多大將和士兵。肥水戰前苻堅登上壽陽城觀察晉軍的動靜,發現晉軍的部隊嚴整,訓練有素,將士精神旺盛,鬥志高昂。再遙望八公山,見到山上長著許多類似人形的草木,竟以為都是晉軍。於是回頭對他弟弟苻融說:「你看那山上,還有那麼多實力強大的軍隊,誰說晉兵很少呢?」而流露出悵然若失的憂慮。之後苻堅在肥水被謝玄所敗,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肥水之戰」。後來「草木皆兵」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疑神疑鬼、驚恐不安。
屢試不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試驗,結果都相同。 <補充>爽: 1. 舒適﹑暢快。如:神清氣爽﹑秋高氣爽﹑人逢喜事精神爽。2. 豪邁﹑不拘小節的。如:豪爽﹑直爽。3. 明亮。4. 犯錯﹑違失。如:屢試不爽。詩經˙鄘風˙氓:女也不爽,士貳其行。5. 失﹑違反。如:爽約 3.故事內容 <<無>>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無>> 相反詞 <<無>> 5.例句 這個方法十分有效,屢試不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精神。如:「這個人唱歌真帶勁。」
槁木死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體寂靜有如枯木,精神凝聚猶如冷灰。形容人清虛寂靜,對外物無動於衷。語本《莊子.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後形容人因遭受挫折變故而灰心絕望的樣子。《紅樓夢》第四回:「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無聞無見。」也作「木形灰心」、「枯木死灰」、「死灰槁木」。
愚公移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北山愚公苦於家門前有太形、王屋二山阻攔出路,因而率領子孫挖掘土石,決心鏟平二山。後天帝為其真誠所感動,於是命夸蛾氏二子背負二山,移去他地。見《列子.湯問》。後以愚公移山比喻努力不懈,不畏艱難,自能成事。如:「這件事確實不易,但如果效法愚公移山的精神,還怕不會成功嗎?」清.黃宗羲〈張蒼水墓誌〉:「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常人藐為說鈴,賢聖指為血路也。」
同仇敵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 三、故事內容   東周春秋時期,有一首流傳於軍中的歌謠,表現了士兵們慷慨從軍;同心對敵的樂觀精神和保衛祖國的英雄氣概。這首歌謠分為三節,可以反覆詠唱。其中第一節是這樣的:「誰說沒有衣服?我的戰袍就是你的。國王興兵打仗,快把刀槍修好。我與你共同對付仇敵。」 「同仇」這個詞就來源於上面的歌謠。  公元前623年,衛國的寧俞出使魯國,魯文王設宴招待。席間,文王讓樂工演唱《湛露》和《彤弓》,寧俞一聽就知道。這是周天子對諸侯恩賜、褒獎時的宴樂。為此,他在席間不作任何答謝之辭。文王對寧俞在席間表示沉默不理解。宴飲完畢後,命人...
望梅止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漢末年,曹操帶領著大軍要去討伐張繡,走到半路,因為天氣十分炎熱,又找不到水源,身上揹著沉重行囊的士兵個個都又渴又累。此時足智多謀的曹操,心生一計,就對士兵們說:「弟兄們,前面不遠的地方有一大片的梅林,結滿了又酸又甜的果實,可以生津解渴。」士兵們聽到之後,每個人腦中都想起梅子那酸中帶著甘甜的味道,嘴裡不由自主的生出津液,精神為之一振,不再感到口渴。曹操藉此終於找到水源,解除部隊沒水喝的窘境。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望梅止渴」,用來比喻以空想來安慰自己。
慎終追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終,父母之喪。遠,祖先。語出《論語.學而》:「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指依禮慎重辦理父母喪事,祭祀要誠心的追念遠祖。唐.張說〈唐故夏州都督太原王公神道碑〉:「皆篤行純孝,慎終追遠。」後亦指慎重從事,追念前賢。也作「謹終追遠」、「追遠慎終」。
民胞物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視人民為同胞,以萬物為同類。指對人類萬物具有普遍的愛。語本宋.張載〈西銘〉。[例]身為一個政治家,就該懷有民胞物與的精神
畫蛇添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畫蛇添足」。見「畫蛇添足」條。 01.唐.韓愈〈感春〉詩四首之四:「今者無端讀書史,智慧只足勞精神。畫蛇著足無處用,兩鬢雪白趨埃塵。」  參考詞語︰為蛇添足注音︰ㄨㄟˋ ㄕㄜˊ ㄊ|ㄢ ㄗㄨˊ漢語拼音︰wèi shé tiān zú釋義︰猶「畫蛇添足」。見「畫蛇添足」條。 01.明.王廷相〈答何柏齋造化論〉一四首之八:「此論為蛇添足,又豈自然而然之道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