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97.550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摩羅精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積極浪漫主義精神的文藝思想。摩羅是梵文māra的音譯,就是惡魔的意思。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拜倫,在作品中塑造了具有叛逆性格、反壓迫、專制的人物,積極爭取自由、真理,這些人在當時的環境下被視為惡魔。此一思想在二十世紀初傳入中國,對五四新文學產生了影響。
戴奧尼索斯精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學藝術名詞。與阿波羅精神(Apollonian)相對的觀點,代表藝術上的創造、幻想,以及本能。命名源自戴奧尼索斯(Dionysus,希臘的酒神及富饒之神)。傳說中為贊頌他而舉行的酗酒及縱慾的節慶,被視作是戲劇誕生的起源。
J. P. Mobley《Dictionary of Theatre and Drama Terms》.
精神外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在婚姻關係外,與第三者發生精神層面而非肉體關係的情愛行為。
精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補充體力、營養等,使恢復精神的最佳狀態。如:「中醫學上認為人參可以養氣血、補精神。」
精神醫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精神疾病診斷、治療與預防的一門醫學專科。
精神滿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讚人學識豐富,才思出眾。《晉書.卷六七.溫嶠傳》:「深結錢鳳,為之聲譽,每曰:『錢世儀精神滿腹。』」《金史.卷一一○.李獻甫傳》:「為人有幹局,心所到則絕人遠甚。故時人稱其精神滿腹。」
精神科學的心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國文化學派學者把心理學看成是精神科學的基礎,文化科學也一部分用心理學來解釋,所以心理學在精神科學的意義裡 ,視為「精神科學的心理學」。這種「精神科學的心理學」的性質為:
  1. 文化心理學(Kulturpsychologie, Cultural Psychology)是一種透過文化而形成和具有文化形成的心理學,在於以心理學的方法了解不同的文化。
  2. 了解心理學(Verstehende Psychologie, Understanding Psychology),在客觀有效的認識形式內,了解人的精神的綜合關係,尤其了解精神內涵所代表的意義。
  3. ...
巴華;內在精神呈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梵文術語。Bhava意指心靈深處所感觸而形諸於外者,相當於今日所謂「情緒」,在有名的《舞論》(Natya Sastra印度古代有關舞蹈、戲劇、音樂的經典)一書中,作者Bharata歸納出九種「情緒」,並描述了表達它們的方式,即透過九種頭的動作,八種眼的動作,六種眉的動作,四種頸的動作及起碼四千種單獨使用或複合使用的手部、腳部動作,及身體姿勢組合,這些動作或姿勢各有特殊的名稱。
Kay Ambrose《Classical Dances and Costumes of India, 1983》.
時代精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一時代的人,在思想和行為上所表現的共同傾向,稱為「時代精神」。
精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傷腦筋、費精神。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一折:「和他也弄著精神射絳紗。」《水滸傳》第七回:「在世為人保七旬,何勞日夜弄精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