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膽喪心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心驚膽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心驚膽戰」這個成語是用來形容十分驚慌害怕,典源出自〈維摩詰經講經文〉。其中有一段敘述維摩詰假稱身患疾病,藉著眾人來探視他時,得以教化眾生。釋迦世尊也派他的弟子前去探視,但是大家都因為維摩詰的辯才太了得,沒有人想要代表去探視。於是世尊要彌勒菩薩去探視維摩詰,彌勒菩薩回答世尊說:「世尊,我恐怕也不能勝任。因為我曾在兜率天宮為兜率天王及其眷屬說修習到得不退轉法時,維摩居士的對我的一段反論,現場的人聽了後,都同時證入無生法忍的境界。當時,我覺得十分慚愧,憂慮惶恐,對自己的不足感到驚慌害怕。我與他的境界實在是差太遠了,所以恐怕沒有辦法代表大家去探視維摩居士,...
倒屣而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92),字伯喈,東漢陳留人。博學,工辭章,天文、術數、書畫、琴藝皆精,創飛白書。熹平四年,奏定六經文字,以隸書四十六碑立於太學門外,是為《熹平石經》。後董卓專政,累遷為左中郎將,故亦稱為蔡中郎。卓死,被王允所捕,死於獄中。有《獨斷》、《蔡中郎集》。 (2) 車騎填巷:車馬填滿巷道。形容賓客眾多。騎,音ㄑ|ˊ。 (3) 盈坐:滿座。 (4) 粲:王粲(西元177∼217),字仲宣,三國魏山陽高平人。東漢末避亂,依劉表於荊州。後仕魏,官至侍中。擅長辭賦,所作慷慨悲涼,深刻感人,為建安七子之冠冕。作品有〈登樓賦〉、〈七哀〉詩等。 (5) 屣:音ㄒ|ˇ,鞋子。
將陋就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因陋就簡」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因陋就簡」原作「因陋就寡」。秦時焚書坑儒,只留下醫藥及卜筮之書,其餘書籍幾乎付之一炬。漢興之後,朝廷為了復興文化,一方面廣蒐經書的斷簡殘篇,一方面也請年老學者口述經文,以當時通用的文字「隸書」記錄下來。漢武帝時,魯恭王破壞孔子故居,在牆壁中發現了由秦前文字所寫成的經書。哀帝時,劉歆又於祕府校書時發現了其他的古文經書。因為使用的文字不同,所以用隸書寫成的經書被稱為「今文經」,而由秦前文字寫成的經書則稱為「古文經」。兩者的經書雖同,但內容實有出入,且兩派學者的治學研究態度更是大相逕庭,今文經學者偏重微言大義,被朝廷視為標準,由博士學官講授;古文經學者則...
卡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一種對位模仿的技法。為英語canon的音譯。一個聲部先出現,其他聲部以同樣旋律依序加入,自始自終追逐著,直到最後一小節;也作為樂曲的名稱,如帕海貝爾(Johann Pachel bel)的《卡農》。
扛鼎拔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力氣強大,勇武過人。參見「拔山扛鼎」條。《東周列國志》第七二回:「有扛鼎拔山之勇,經文緯武之才。」
廣大神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神通廣大」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神通廣大」之「神通」原為佛教用語,指一種特殊的神祕智力。變化莫測謂之「神」,無拘無礙謂之「通」,合「神通」二字即為莫測高深,又可為所欲為,了無滯礙的神力。在《敦煌變文集》收錄的〈維摩詰經講經文〉中便有「廣大之神通」一語。維摩詰為胡語的音譯,意譯則為「淨名」、「無垢稱」,也就是潔淨、無汙染的意思。維摩詰居士是在家修行者,好以「示疾」方式傳道,也就是顯現病貌,借機教化前來問疾的眾生。經文記載,有一次維摩詰病了,佛陀欲派遣弟子前去問候,眾弟子知道前去探病不免會有一番佛法上的論辯,也知道維摩詰神通機智、辯才無礙,自己一定毫無招架之力,所以舍利佛、迦葉等五百...
韋編屢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釋辭。 (6) 〈說卦〉:十翼之一,陳說八卦法象所為。 (7) 〈文言〉:十翼之一,釋乾、坤二卦經文之言。
補殘守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官,博士、朝臣反對,於是他致書太常博士,極力陳述自己的主張說:幾經朝代興迭,戰火洗禮,導致現今流傳的經文內容殘缺脫落、錯誤很多。我朝開朝以來陸續發現如《古文尚書》、《逸禮》、《左氏春秋》等用古文寫的經書,應該以古文為根據,改正今文的錯誤,如果還想固守殘破不全的經文,懷著害怕蒙受個人損失的私心,沒有服從真理和勇於改正的公心,或是因為妒嫉不去考究真相,只知附和他人,隨口議論是非,難道不可悲嗎?後來「抱殘守缺」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固守舊有事物或思想,而不知改進變通。
倒頭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初死時請道士或僧人來唸的經文。《醒世姻緣傳》第七四回:「我叫十二個和尚,十二個道士,對著替你和小春子、小冬子念倒頭經,超度你三個的亡魂。」
因陋就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因陋就簡」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因陋就簡」原作「因陋就寡」。秦時焚書坑儒,只留下醫藥及卜筮之書,其餘書籍幾乎付之一炬。漢興之後,朝廷為了復興文化,一方面廣蒐經書的斷簡殘篇,一方面也請年老學者口述經文,以當時通用的文字「隸書」記錄下來。漢武帝時,魯恭王破壞孔子故居,在牆壁中發現了由秦前文字所寫成的經書。哀帝時,劉歆又於祕府校書時發現了其他的古文經書。因為使用的文字不同,所以用隸書寫成的經書被稱為「今文經」,而由秦前文字寫成的經書則稱為「古文經」。兩者的經書雖同,但內容實有出入,且兩派學者的治學研究態度更是大相逕庭,今文經學者偏重微言大義,被朝廷視為標準,由博士學官講授;古文經學者則...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