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25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自我評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我評鑑係指方案設計者為了解方案的問題和潛能,促進組織或方案的進步,或者為爭取外在機構認可,所從事的自我檢核。此種檢核乃是依據某些評鑑手冊或評鑑表,列出有關項目的事實,自行評定方案的得失。
自我評鑑通常具備以下的特質: 1.源自組織內在的、自發的動機,而非反應外在機構的要求。 2.評鑑的設計符合組織的情境與特質,反映組織人員的需求。 3.評鑑的過程由組織各部門的相關人員代表參加。 4.處理組織當前所遭遇的特定問題。 5.是形成性的評鑑,可協助組織持續自我分析與改進。 6.必須提出報告以利當事人... |
置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批評、發表意見。如:「當事人對於這項報導不予置評。」
|
支持強度評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考量對智能障礙定義已經有所轉變,美國智能障礙協會(AAMR)會進一步發展「支持強度評量(supports intensity scale)」,主要讓專業人員決定發展障礙者(認知障礙、自閉症、腦性麻痺)所需的支持,欲促使這些障礙者能正常地、獨立地、有品質地參與社區生活。SIS包含需求支持、輔助保護級自我倡權、額外的醫療和行為支持需求等三部分的評量,包括:1. 需求支持:包括居家生活、社區生活、終身學習、就業、健康和安全、社交活動等六大領域更49項活動...
|
評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公平的態度去評論比較,並加以推選優劣。《儒林外史》第一三回:「那日在文海樓,彼此會著,看見刻的墨卷上目錄擺在桌上……,下面一行刻著『處州馬靜純上氏評選』。」
|
差距評價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差距評價模式(discrepancy)差距評價模式是由普羅佛斯提出的。他指出,一些評價模式只重視幾種課程計畫之間的比較,沒有注意該計劃本身所包含的成分。而事實上一些自稱在實施某種課程計畫的學校,並沒有按照該課程計畫來運作。所以,這類計畫之間的比較並沒有什麼意義。差距模式旨在揭示計劃的標準與實際的表現之間的差距,以此作為改進課程計畫的依據。差距 |
月旦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代許劭好品評人物,每月變更評論品題,稱為「月旦評」。見《後漢書.卷六八.許劭傳》。後用以泛稱品評人物。唐.陸龜蒙〈襲美先輩以龜蒙所獻五百言既蒙見和復示榮唱至於千字提獎之重蔑有稱實再抒鄙懷用伸酬謝〉詩:「縱有月旦評,未能天下知。」也稱為「月旦」。
|
特殊幼兒評量原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特殊幼兒評量原理(Special Child Care Assessment Principles)目錄1 定義2 內容說明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定義身心障礙或具有身心障礙危險之嬰幼兒被發現與通報,經初步篩檢後,如符合需進入評估的條件,即須安排接受必要的評量(as-sessment),以確定是否應給予早期療育的機會。要是早期療育是必要的,則應注意這種
|
幼稚園評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幼稚園評鑑工作係在七十五學年度(1986~1987),臺灣省教育廳統一公布評鑑辦法之後,才真正開始有制度實施之後,教育部根據「發展與改進幼稚教育中程計畫」,委託新竹師範學院設計評鑑標準,並在八十二年(1993)開始辦理臺灣地區公私立幼稚園評鑑工作。
1.意義及目的:評鑑是一系列的活動,主客觀方法兼採,經由事實之了解,進而求其缺點之改進,是一種有系統的價值判斷。評鑑英文字(Accreditation)為一種認可制度,在國內Evaluation都譯為評鑑,有人為了將其區分,將前者譯為學校評鑑(或譯為學校認可),後者譯為「教育評鑑」。評鑑主要目的在了解臺灣區公私立幼稚園現況,輔導各幼稚... |
教育批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批評是一種社會性的活動,是經由描述、解釋、評價、發展主題等方法,經由鑑賞所感知的事物特質,協助那些對某個領域所知較少者的直接經驗,使他們能看見,前所未見或視而不見的事物,從而作出適當的價值判斷。而發生在教育領域的批評稱為教育批評,為艾斯納(E.W. Eisner)所創用的教育評鑑方法。
艾斯納認為,批評包括幾項內涵:其一,批評是知覺的再教育,可幫助人以新的方式來觀察,而能對事物產生更敏銳的感覺;其二,批評係用藝術批評的方法處理各種生活領域的經驗,要對教育經驗進行描述、解釋、評價、發展主題等精緻化的評鑑過程,展露所感知的特質;其三,批評是特質的選擇與重建,不斷的選擇所關注的特質...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