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207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史金納(Skinner)的操作制約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金納是操作作用學習理論的創始人,以白鼠壓桿得食物,發明了史金納箱,他將學習歷程分為兩種類型:目錄1 一、反應條件作用2 二、操作條件作用3 一九六零年代有名的行為學派鼻祖:史金納用白鼠作實驗的裝置叫史金納箱,壓下桿得食物,並改進充實桑代克的理論,其學習要素的例如下: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一、反應條件作用刺激→反應連結:經過刺激替代的方式,從而建立新的刺激→反應連結。 二、操作條件作用實驗者就個體在刺激環境中自發性的多個反應中,選擇其一家以強化,...
|
處理層次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處理層次論(levels-of-processing-theory)(Craik,2000)也是廣被接受的訊息處理模式。Craik認為:人在處理刺激時,處理的層次有可能不同,處理得越徹底的訊息越容易被保留。(註一)目錄1 處理深度(depth of processing)2 記憶三階段2.1 淺層處理2.2 深層處理3 參考資料4 關鍵字 處理深度(depth of processing)在認知心理學中,只從表層編碼進行到抽象編碼的一個向度,沿著這一個向度,若是對刺激作進一步的處理,則處理的「深度」就越大。每一個層次都會...
|
科層體制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科層體制理論是一種以法定的權力為基礎,以實現「效率」和「合理性」為主要目標的組織學說。主要代表人物為韋伯(Max Weber, 1864~1920)。韋伯為德國人,他的學說溯源於羅馬天主教會的組織觀念,經工業革命的洗鍊乃逐漸形成,復經帕森斯(Talcott Parsons)在一九四○年代的引介,開始廣泛影響現代社會的各種制度和組織,包括我國今天教育機關的組織型態。
韋伯曾從權力的觀點,說明科層體制的理想處。韋伯認為權力的演變,可依歷史的進化分為傳統權力、超人權力、法定權力等三個階段。在傳統權力階段,組織容易流於保守,無法適應環境的變遷。在超人權力階段,組織容易流於獨裁專制或造... |
議論紛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停的揣測、討論。《兒女英雄傳》第一回:「你們大家且不必議論紛紛,我早有了一個牢不可破的主見在此。」
|
認知場地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知場地論簡稱場地論(Field Theory),為社會心理學家勒溫(K. Lewin)採取完形心理學觀點所倡議的人格理論。場地論的基本觀念是人所表現的一切行為,乃是個人與環境兩方面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個人因素包括遺傳、能力、性格、動機、情緒、健康狀況等,環境因素包括社會的與自然的一切條件。場地論的概念通常用以下等式表示之:B = f (P, E)。B是行為(behavior)、P是個人(person)、E是環境(environment)、f是函數(function)。這個函數關係說明個體的行為是環境因素與個人因素交互影響所形成的一切變化。
|
就事論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只就事情本身加以評論,而不牽涉到題外。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補遺.臺省.臺疏譏謔》:「要條陳,不過就事論事可矣,何必程策?」《老殘遊記》第一八回:「兄弟資質甚魯,只好就事論事,細意推求,不敢說無過,但能寡過已經是萬幸了。」
|
功能型教育領導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功能型教育領導理論目錄1 課程領導(curriculum leadership)2 教學領導(instructional leadership)2.1 教學領導規劃層面2.2 教學領導行動層面3 知識領導(knowledge leadership)4 科技領導(technology leadership)5 關鍵字6 參考資料 課程領導(curriculum leadership)課程領導的定義:針對學校之相關課程政策與實施,領導者提供必要資源與服務,協助教師進行課程規劃、發展、實施、與評鑑之作為。課程領導的內涵:學校之...
|
混沌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混沌理論定義混沌這一個詞語原本是指宇宙還沒有形成之前的混亂狀態,是兼具質性思考還有量化分析的一種方法,很難依照既有的規則給予完全的控制或預測。背景1960年代左右,美國的一位氣象學家Edward Lorenz在電腦上模擬氣候類型,不過正當他把一個數值提高,再送回去模型的時候,發現本來幾乎很微小的差異,竟然完完全全改變了實驗的結果。這個發現,就是著名的蝴蝶效應。1963年他便依此提出了混沌理論(Chaos),認為自然跟社會系統都是一個動態複雜的形式,...
|
預備說的教育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預備說的教育論是指十九世紀由英國綜合哲學家斯賓塞(Herbert Spencer, 1820~1903)所創立的一種理論。斯賓塞以為教育的主要作用,在於預備完滿的生活(Complete living),使個人有能力經營五種完滿生活的活動,即:對於自我生存的直接活動,對於自我生存的間接活動,對於生存和教養子女的活動,參加社會或政治關係的各種活動,及休閒娛樂的活動。斯賓塞以為過去的教育活動,主在提供一些修飾性的知識,如國王的軼事、義大利的音樂、沒有實用的希臘拉丁語文,以及學究式的所謂人文知識。斯賓塞在經歷了十九世紀科學、技術帶來了莫大的衝擊後,深切地認識到,如要有效地使受教者達到前述的完滿生活...
|
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由實踐中歸納或由觀念推演而得到的有系統、有組織的說理或論點。
2.論事物之理,對實際或實踐而言。《北史.卷四四.列傳.崔亮》:「光韶博學強辯,尤好理論。」唐.鄭谷〈故少師從翁隱巖別墅亂後榛蕪感舊愴懷遂有追紀〉詩:「理論知清越,生徒得李頻。」
3.據理爭論,講理。《醒世恆言.卷三四.一文錢小隙造奇冤》:「若先嚷破了,反被他做了準備。不如竟到官司,與他理論。」《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回:「心中不覺暗暗動怒;只不便同他理論。」
4.理會、注意。明.湯顯祖《紫釵記》第五三齣:「如今盧府著忙,不暇理論到此事。」《英烈傳》第三一回:「那周顛日日也在帳中閑耍,太祖也不十分理論。」
5.道理、理由。元.曾瑞《留鞋記》第三折:「你既是個女子,怎生不守閨門之訓,這繡鞋兒卻揣在郭華懷中,有何理論,從實招來。」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