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51 ms
共 29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反求諸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反求諸己」。見「反求諸己」條。01.《禮記.中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02.宋.朱熹〈答劉子澄書〉:「願老兄專以聖賢之言,反求諸身,一一體察,須使一一曉然無疑,積日既久,自當有見。」
|
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睡臥。《禮記.中庸》:「衽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也。」
|
喜怒哀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的各種情緒。《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紅樓夢》第一一一回:「喜怒哀樂未發之時,便是個性;喜怒哀樂已發,便是情了。」
|
行遠自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學做事須從淺近處著手,然後漸漸深入。即循序漸進。語本《禮記.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北齊書.卷三七.魏收傳》:「故云行遠自邇,登高自卑,可大可久,與世推移。」
|
教師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彼此互相信賴,一切言行以維護群體利益為重。3. 平凡的規範:同仁之間步調一致,不刻意求表現,一種近乎中庸之道的規範。以上三種規範並非適應於各國,教師之間同樣會有競爭,衝突等等之類的問題產生,在此指示說明了教師在生存的過程中,最平和的一面,其中非正式團體對於新進教師的社會化影響非常大,資深教師幾乎可以灌輸新進教師相同的價值觀念與規範。(註1) 關鍵字中文:教師文化英文:teacher culture 參考書目註1 陳奎熹(1999)。教育社會學研究,頁87-88。師大書苑有限公司註2 陳奎熹(2001)。教育社會學導論,頁...
|
登高自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做事由淺入深,由簡入繁,循序漸進。參見「升高自下」條。《禮記.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
|
保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保護幫助。《禮記.中庸》:「保佑命之,自天申之。」《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若見滿城都擺的香花燈燭,他就只當是一年到頭都是如此,就喜歡這些人好善,就肯保佑人。」也作「保右」、「保祐」。
|
不加思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假思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宋人黃榦在寫給好友的一封回信中,提到他細讀《中庸》一書的心得。大意是:《中庸》是子思子在家學中完全了解儒道的本末源流之後才寫成的一本書,書中詳盡闡發了聖賢之道的底細。全書從戒懼謹獨(心懷警戒恐懼謹守慎獨之道)講起,接著談到智仁勇三達德,最後以「誠」字作結。所謂「戒懼謹獨」,既不必勉強費力,也不用思考探求,一念之間,立刻就能體會箇中真意。初學的人果能勤奮懈地奉行把持,便得以完整保全上天賦與的本性。至於所謂「智仁勇」三德,以及「誠」之一字,只要加上講學力行的功夫,也就不難融會貫通了。「不假思索」就是直接摘自信中的一個成語,用於表示不經過思考探求,立即做出...
|
自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從低處起。《禮記.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明史.卷八六.河渠志四》:「然三河之入江口,皆自卑而高,其水亦更迭盈縮。」
|
Z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及生態性。 綜合性主要為綜合X理論以及Y理論,並且取其較優之處,因而捨棄其較缺失的面向,因此成為一套中庸的權變之道。 全盤性主要為處於一個中立者的角色,不特別偏好X理論,也不特別喜愛Y理論,因此可以達到一個整體面向的觀察。 系統性主要在調適X理論與Y理論中較偏差之部分,並且使其回歸正軌,止於至善。 生態性主要視團體組織為一種開發的系統,並且探究其內部環境間的交互行為,另外也著重於組織團體間互動後的行為動態。 主要觀點制度與人要兼顧:認為管理上應人性以及制度並重,不可較偏向於某一方,才能使得管理合理化。其觀點為改善科學管:...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