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7.525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本我自我超自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人格的心理組成部分。這裏,現實原則暫時中止了快樂原則。由此,個體學會區分心靈中的思想與圍繞著個體的外在世界的思想。自我在自身和其環境中進行調節。佛洛德認為自我是人格的執行者。另一易混淆的概念是自性(self),則包括無意識。心理學上關於本我的研究的方法上十分複雜,並常牽涉到哲學中的形上學。 超我超我(super-ego) 是人格結構中的管制者,由完美原則支配,屬於人格結構中的道德部份。在佛洛伊德的學說中,超我是父親形象與文化規範的符號內化,由於對客體的衝突,超我傾 向於站在「本我」的原始渴望的反對立場,而對「自我」帶有...
行為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為主義或稱行為論或行為學派,美國心理學家華生(J.B. Watson, 1878~1958)於一九一三年二月十三日在哥倫比亞大學發表〔行為主義的心理學觀〕(Psychology as Behaviorist Views It),得到〔心理評論〕(Psychological Review)主編瓦倫(H. Worren)讚許,後世認為這篇文獻是行為主義的宣言,因此公認行為主義創始於一九一三年。
  華生認為心理學是一門科學,必須以客觀的方法來研究行為。因此排斥結構主義與功能主義,認為他們不夠客觀,不能稱為科學心理學。他主張不用內省法,也不研究意識,因為前者是主觀經驗,後者不能觀察。...
紮根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究構想的改進,進而提升內在效度;若是和文獻符合,這樣的比較則也助於研究發現普遍化的推論,而提高研究的外在效度。)  但Conard(1978)和Lichtman(2010)在文獻探討的步驟則有不同看法,其認為文獻會影響研究者個人的主觀意識,所以並不建議在一開始就閱讀文獻。 關鍵字中文:紮根理論、編碼、質性研究英文:Grounded theory 參考文獻Pandit, N. R. (1996). The Creation of Theory: A Recent Application of the Grounded Th...
性別基模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團體內/團體外基模會透過自我性別基模,區使當事人表現性別刻板化行為。 組織與注意訊息和基模內涵相同的外在訊息容易被各體注意、同時也會被重新組織,因此更容易被記憶,同時也能更容易被回憶;然而,與性別不一致的訊會因此被忽略。(註1) 形成推論與詮釋當外界所提供的訊息是不足夠且為曖昧、模糊不清時,此時性別基模就會依據過去經驗和事件對外界訊息進行推論與詮釋。(註1)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性別基模理論英文關鍵字:Gender Schema Theory 參考資料註1.陳金定著(2004,初版)。兩性關係與教育 (頁14~18)。臺北...
發現式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維式的學習活動,有助於智力的發展,並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學生從主動發現過程中獲得成就感的滿足,不需靠外在賞罰去維持其動機與興趣。學生養成自動自發的學習習慣之後,有助於以後的獨立求知與研究。限制學生必先具有相當的先備知識與技能,才能主動從事發現學習,故不適用於小學中低年級。在自行探索問題答案時,往往會因遭遇疑難求助教師卻又不得要領時感到氣餒,以致減低了求知的動機。團體中智優者的表現往往對思想緩慢者造成極大精神壓力,而不利於後者將來的學習。團體討論常被少數能言善道的學生所壟斷,其他兒童則無法由此獲得學習效益。 中英文關鍵字中...
佛洛依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則存於原始需求與道德/倫理信念之間,以為平衡。健康的自我具適應現實的能力,以涵納本我與超我的方式,與外在世界互動。認為心智並非具單一與同質性之物此一立論,仍持續深遠的影響著心理學領域以外的人們。佛氏極為關注心智這三部分之間的動態關係,特別是三者間如何互相產生衝突的方式。他在原有的意識-前意識-潛意識基礎上建立了本我-自我-超我的系統,提出了系統的潛意識理論。認為:本我是潛意識的結構部分,是所有本能的大本營,它與生俱來,為最原始的部分,遵循快樂原則;自我是理性的,是意識的結構部分,處於本我與外界之間,根據外部世界的需要來活...
思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種人類特有的精神活動,將外在所得的表象、概念,經由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步驟的認識活動的過程。也作「思惟」。
認知理論取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什麼是認知?一是表示「即將知道」,也就是個體知覺、理解、思考、記憶、注意的內在歷程;另一是指與注重外在可觀察行為相反的理論,意即強調無法直接觀察到的內在歷程。 認知觀點對教學設計的貢獻1.提出學習與記憶的訊息處理理論2.提出教學策略3.研究焦點的轉移訊息處理論界定學習是透過學習者腦內結構,產生一系列訊息的轉換(或處理),已認知歷程、學習訊息的輸入-輸出,取代行為論的刺激-反應。訊息處理的過程是指我們透過感覺器官(sensory receptors)選擇接收少數引起我們注意的訊息,選擇的訊息暫時放在短期記憶內。短期記憶因...
家庭星座(family_constellatio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的人際關係會影響其人格發展,以及在社會中的互動方式。孩子是在家庭經驗中,逐步發展出覺知、解釋、評估外在世界的參考架構,了解孩子的家庭經驗,可以幫助了解孩子的目標和想法。家庭星座對孩子發展的影響是動力性的,孩子和家人之間是互相影響彼此的行為和反應,家庭環境也會隨著時間和事件有所變化,例如家庭經濟改變、搬家、父母離婚、其他的孩子出生。因為家庭星座是動力性的,同一個家庭長大的孩子所處的家庭氣氛也會不同。這些都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孩子對自己在家庭星座中的位置感受是主觀的,端看孩子自身對經驗的解釋。有些孩子的感受是愉快的,有些則否...
學習條件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備某些特定的學習條件,亦即不同的學習結果所牽涉的學習條件並不一樣。而學習條件又分為「內在條件」和「外在條件」兩類。所謂學習的內在條件是指學習者已有的先備知識與技能,外在條件指的則是外在的學習情境。唯有透過內在的先備技能和認知處理步驟與外在的支持性環境刺激間的有效互動,才可能產生所預期的學習結果。另外,...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