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瀝膽披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制他們。而後楊堅弒靜帝,篡北周,國號隋。隋立之後,李德林認為梁士彥及元諧等人仍有謀反之心,於是寫了〈天命論〉,詳論隋朝取代北周乃是出於天命,而非人力所能及。文中列舉古代聖王,均是上承天命,下順人心,所以能夠建立邦業,造福萬民;今日隋文帝也是因為四方臣民諸侯的愛戴,又有上天的祥瑞、讖語為證,因為隋文帝對人總是坦誠相待,忠貞不二,所以才能完成帝業,統治天下,以此勸梁士彥等人打消謀反的念頭。後來「披肝瀝膽」被用來比喻赤誠相待,忠貞不二。
禪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君王將帝位禪讓給賢人。《史記.卷三六.陳杞世家.太史公曰》:「舜之德可謂至矣!禪位於夏,而後世血食者歷三代。」《三國演義》第八○回:「昔者唐堯禪位於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於常,惟歸有德。」
披瀝肝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制他們。而後楊堅弒靜帝,篡北周,國號隋。隋立之後,李德林認為梁士彥及元諧等人仍有謀反之心,於是寫了〈天命論〉,詳論隋朝取代北周乃是出於天命,而非人力所能及。文中列舉古代聖王,均是上承天命,下順人心,所以能夠建立邦業,造福萬民;今日隋文帝也是因為四方臣民諸侯的愛戴,又有上天的祥瑞、讖語為證,因為隋文帝對人總是坦誠相待,忠貞不二,所以才能完成帝業,統治天下,以此勸梁士彥等人打消謀反的念頭。後來「披肝瀝膽」被用來比喻赤誠相待,忠貞不二。
憂天憫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苦難而哀傷,然後盡自己所能去完成改善時局的職責,怎麼可以只顧過自己的安逸生活呢?」後來,文中的「畏天命而悲人窮」演變成「悲天憫人」這句成語,指憂傷時局多變,哀憐百姓疾苦。
拔本塞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人毀棄根本。參見「拔本塞原」條。《書經.大誥》:「惟大艱人,誕鄰胥伐于厥室,爾亦不知天命不易。」唐.孔穎達.正義:「惟大為難之人,謂三叔等,大近相伐於其室家,自拔本塞源,反害周室,是其為易天法也。」
清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引申指事物的高下、優劣、善惡等分別。《史記.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延陵季子之仁心,慕義無窮,見微而知清濁。」《三國演義》第九四回:「且不順大漢而事奸魏,抑何不知天命,不辨清濁乎?」
矯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假託。《後漢書.卷一三.隗囂傳》:「矯託天命,偽作符書。」《新唐書.卷一○七.傅弈傳》:「刑德威福,繫之人主。今其徒矯託,皆云由佛。」
暴天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暴殄天物」之典源,提供參考。 《書經.武成》(武)王若曰:「嗚乎!群后!……我文考文王,克成厥勳,誕膺天命,以撫方夏。大邦畏其力,小邦懷其德。惟九年,大統未集,予小子其承厥志,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過名山大川,曰:『惟有道曾孫周王發1>,將有大正2>于商3>。今商王受4>無道,暴殄天物5>,害虐烝6>民,為天下逋逃7>主,萃淵藪8>予小子既獲仁人,敢祇承上帝,以遏亂略。……』」 〔注解〕 (1) 周王發:指周武王。姓姬名發,文王之子,生卒年不詳。因商紂暴虐無道,乃率領諸侯伐商,大戰於牧野,敗紂而代有天下,都鎬京。在位十九年崩,諡曰武。 (2) 正:通「征」,討伐。 (3)...
元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有大功績的人。《三國演義》第八回:「卓笑曰:『若果天命歸我,司徒當為元勛。』」《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八○回:「要尋訪著了那位真命天子,做一個開國元勛。」
天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天命、氣數。《後漢書.卷七三.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公孫瓚》:「舍諸天運,徵乎人文。」晉.陶淵明〈責子〉詩:「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