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5.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拔本塞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樹根。原,水源。拔本塞原指拔掉樹木的根,堵住水的源頭。語出《左傳.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猶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謀主也。伯父若裂冠毀冕,拔本塞原,專棄謀主,雖戎狄,其何有余一人?」後比喻毀棄根本。《晉書.卷六七.郗鑒傳》:「賊臣祖約、蘇峻不恭天命,不畏王誅……拔本塞原,殘害忠良,禍虐蒸黎,使天地神祇靡所依歸。」亦可引申為正本清源、從根本做起。也作「拔本塞源」。
方面大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富貴的相貌。《宋史.卷三.太祖本紀三》:「帝王之興,自有天命,周世宗見諸將方面大耳者皆殺之,我終日侍側,不能害也。」《儒林外史》第四回:「轎子將近,遠遠望見老父母兩朵高眉毛,一個大鼻梁,方面大耳,我心裡就曉得是一位豈弟君子。」
苞藏禍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苞,通「包」。「苞藏禍心」即「包藏禍心」。見「包藏禍心」條。01.《後漢書.卷一○.皇后紀下.獻帝伏皇后》:「(皇后壽)既無任、姒徽音之美,又乏謹身養己之福,而陰懷妒害,苞藏禍心,弗可以承天命,奉祖宗。」02.宋.范仲淹〈除樞密副使召赴闕陳讓第三狀〉:「況西賊父祖以來,蓄養姦謀,一旦叛命,乘累勝之氣,而遣人納和,此固苞藏禍心,別營兇計。」 
縱心所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隨心所欲」之典源,提供參考。 《論語.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1>。」 〔注解〕 (1) 踰矩:超越常規,不守規矩。踰,音ㄩ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實如小米,形似稗的野草。元.曾瑞〈哨遍.人性善皆由天命套.么〉:「把閑花野草都鋤淨,尚又怕稊稗交生。」
巖牆之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知命者不立乎巖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白話文解孟子說:“没有一樣不是天命(决定),顺從天命,接受的是正常的命運;因此懂天命的人不會站立在危墙下面。盡力行道而死的,是正常的命運;犯罪受刑而死的,不是正常的命運。”
神差鬼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冥冥之中為不可知的力量所引導、支配,指天命中自有安排。《醉醒石》第九回:「總是王四窮兇惡極,天理必除,故神差鬼使,做出這樣勾當。」《文明小史》第八回:「則我此番未曾被拿,得以漏網,或者暗中神差鬼使,好叫我設法搭救他們,也未可定。」也作「鬼使神差」。
董仲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蹟 漢代大儒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說將中國帝王置於世界與宇宙的中心,是天上與地下間的樞紐。對下,帝王秉承天命,代天而治;對上,帝王為人世的代表, 承擔對上下四方祭祀的責任,遠古時領導者為大祭司政教合一的特色仍然存在。此說對帝王的吸引力是只要人民安居樂業,四時風調雨順,其政權便相當鞏固了。對儒者而言天人感應說最美妙之處是將人事時地皆聯繫在一起,成為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一個政權如何得到天命?其帝王必能上事天下養民。而事天不僅僅只是要注意依時祭祀,這依時祭祀...
維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施行善政而新獲天命,主宰天下。《詩經.大雅.文王》:「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後用以指革除舊法而行新政。《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上》:「否往泰來,共睹維新之化;上作下應,永臻丕乂之風。」
任天由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聽任天命的安排。如:「遭遇困難時,不能完全任天由命,聽其持續惡化,其實很多是可以克服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