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1.113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窮達有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論窮困或發達皆由上天命定。《文選.班彪.王命論》:「窮達有命,吉凶由人。」《南史.卷三七.沈慶之傳》:「早知窮達有命,恨不十年讀書。」也作「窮通皆命」。
剖肝瀝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制他們。而後楊堅弒靜帝,篡北周,國號隋。隋立之後,李德林認為梁士彥及元諧等人仍有謀反之心,於是寫了〈天命論〉,詳論隋朝取代北周乃是出於天命,而非人力所能及。文中列舉古代聖王,均是上承天命,下順人心,所以能夠建立邦業,造福萬民;今日隋文帝也是因為四方臣民諸侯的愛戴,又有上天的祥瑞、讖語為證,因為隋文帝對人總是坦誠相待,忠貞不二,所以才能完成帝業,統治天下,以此勸梁士彥等人打消謀反的念頭。後來「披肝瀝膽」被用來比喻赤誠相待,忠貞不二。
真命天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奉天命而降生的皇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柳莊把內中一人看了一看,大驚,下拜道:『此公乃真命天子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回:「要尋訪著了那位真命天子,做一個開國元勛。」
應天從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人物。應天從物指應合天命,順從民心。《周書.卷六.武帝紀下》:「朕應天從物,伐罪弔民,一鼓而蕩平陽,再舉而摧勍敵。」也作「應天從民」、「應天從人」。
不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沒有事先約定。晉.干寶〈晉紀總論〉:「諸侯不期而會者八百,猶曰天命未至。」
隳肝瀝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制他們。而後楊堅弒靜帝,篡北周,國號隋。隋立之後,李德林認為梁士彥及元諧等人仍有謀反之心,於是寫了〈天命論〉,詳論隋朝取代北周乃是出於天命,而非人力所能及。文中列舉古代聖王,均是上承天命,下順人心,所以能夠建立邦業,造福萬民;今日隋文帝也是因為四方臣民諸侯的愛戴,又有上天的祥瑞、讖語為證,因為隋文帝對人總是坦誠相待,忠貞不二,所以才能完成帝業,統治天下,以此勸梁士彥等人打消謀反的念頭。後來「披肝瀝膽」被用來比喻赤誠相待,忠貞不二。
百發穿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百步穿楊」之典源,提供參考。 #《戰國策.西周策》蘇厲謂周君曰:「敗韓、魏,殺武,攻趙,取藺、離石、祁者,皆白起。是攻用兵,又有天命也。今攻梁,梁必破,破則周危,君不若止之。」謂白起曰:「楚1>有養由基2>者,善射;去3>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4>,左右皆曰善。有一人過曰:『善射,可教射也矣』。養由基曰:『人皆(曰)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夫射柳葉者,百發百中,而不已善息,少焉氣力倦,弓撥矢鉤,一發不中,前功盡矣。』今公破韓、魏,殺武,而北攻趙,取藺、離石、祁者,公也。公之功甚多。今公又以秦兵出塞,過兩周,踐韓而以攻梁,一攻而不得,前功...
畏天知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敬畏上天,順應天命。《後漢書.卷一七.馮異傳》:「彼皆畏天知命,睹存亡之符,見廢興之事,故能成功於一時,垂業於萬世也。」《晉書.卷一.宣帝紀》:「漢運垂終,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權之稱臣,天人之意也。虞、夏、殷、周不以謙讓者,畏天知命也。」
人強勝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人定勝天」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逸周書》原名《周書》,或稱《汲冢周書》,由戰國時人編集古代文獻而成,記載上古至周的一些傳說事蹟。〈文傳解〉記載周文王即位第九年春天在都城鄗,對後來的周武王姬發所說的一段話,內容期勉姬發成為一個仁德愛民的國君,並且指出治理國政時應該順應四時,在合宜的季節耕種、打獵、砍伐草木,不獵殺有孕和幼小的動物,讓土地有足夠的時間休養生息,是保持國力強盛不衰的方法。其中提到:「兵強勝人,人強勝天」,說明強大的兵力可以勝過人力,而人力可以戰勝天命、克服自然阻礙。後來「人定勝天」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的智慧和力量,能夠克服自然阻礙,改造環境。
五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禮服的合稱。《書經.皋陶謨》:「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