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22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懷著,內心存著某種意念。同「懷」。《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后傳》:「將相大臣褢誠秉忠,唯義是從。」唐.顏師古.注:「褢,古懷字。」
獨行其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只顧按照自己的主張去做。如:「這是大夥兒的事,他總不能憑自己的意念獨行其是吧!」《孽海花》第二七回:「言和是全國臣民所恥,中堂冒不韙而獨行其是,足見首輔孤忠。但究竟開議後,有無把握,不致斷送國脈?」
法無二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二法門」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不二,不是兩個極端,也就是唯一,絕對的。法門,指修行者所從入的門徑。不二法門,就是到達絕對真理的方法。在《維摩詰所說經.卷中》敘述眾菩薩闡發各自對「入不二法門」的見解,最後大家問文殊師利菩薩的看法,文殊菩薩認為「不二法門」就是不可用言語說明的,無法用意念去體會的,無法問答的。後來文殊菩薩轉問維摩詰的意見,維摩詰默然,一句話不說。文殊菩薩看了有所體會地說:「善哉!善哉!原來真正的不二法門是不需要文字語言來形容的。」後來「不二法門」成為一句成語,除佛經原有意思外,經常是用來指唯一的方法或途徑。
薄伽尼(Boccioni Umberto)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意文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符號來傳達較抽象意念的詞素文字。如古埃及文字、巴比倫楔形文字等。
蓄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蘊積已久的意念。《文選.班固.西都賦》:「願賓攄懷舊之蓄念,發思古之幽情。」也作「蓄意」。
意轉心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們引用聖人言論,不過是藉以接續自己的學說,而非真正汲取聖人話中真義。朱熹又說:人在一天裡,內心的私心意念可說是不曾中斷,但這些學者在百念之中,卻不曾放棄成見,也不曾改變自己的主觀態度,然後把聖人話語再仔細斟酌思量,以揣摩聖人所欲傳達的道理。朱熹話中,批評當時學者「不會略略回心轉意去看,把聖賢思量」,是批評他們雖然讀聖賢書,卻不知應該改變自己原有態度,扭轉既有主觀,真心實義地回頭思考聖人話語,以做出正確的理解。後來「回心轉意」演變為成語,用來指改變心意,如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一折:「待我慢慢的勸化俺媳婦兒,待他有個回心轉意,再作區處。」
收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放縱散漫的心收拾起來,或約束自己做壞事的意念。宋.史浩〈青玉案.年來減卻風情大〉詞:「年來減卻風情大,百樣收心待不作。」《喻世明言.卷四.閒雲菴阮三償冤債》:「庵內尼姑,姓王名守長,他原是個收心的弟子。」
明知明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明知故犯」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明知故犯」的意思是明明知道是錯的,卻故意去違犯。例如國家頒布了法令,人人都應該遵守,但是有些人因不知法而犯法,這是無心之過,還可原諒;如果是明明知道法令規定如此,卻故意去觸犯,這就是「明知故犯」了。這種意念在文獻上比較早的出處是宋代陳世崇的《隨隱漫錄》卷一引西山蔡先生對子孫的訓示說:「蓋不識好惡,如童稚,如醉人,雖有罪可赦,若知而故犯,王法不可免也。」意思是說:一個人不明是非,就像小孩子和醉漢,如果犯錯,還可以原諒;但是如果是已經知道不對了,還去犯錯,那就應該受法律制裁。這裡的「知而故犯」就是「明知故犯」的意思。後來「明知故犯」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
複綜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根據語法表達方式所歸類出來的語言類型。其特徵是動詞詞根加上其他的成分後,可表達一個完整的意念,而此一意念在其他語系中,可能需要一完整句子才能闡述清楚,因兼具有詞與句子的特性,故稱為「複綜語」。如美洲印第安語系。參見「多式綜合語」條。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