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92.091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天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天道。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一四齣:「天步有乘除,仕路如反掌。」
觸面崩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觸目驚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觸目驚心」原作「觸目崩心」。據《南齊書.卷三二.豫章文獻王列傳》載,南齊豫章文獻王蕭嶷過世後,受過他恩惠的樂藹在寫給沈約的書信中說,自己原本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西州窮士,因為受到蕭嶷的重用,才能有今天衣食無缺的生活。隨著時間消逝,緬懷追尋蕭嶷遺留的功業,目光所及,令人內心深受衝擊。後來「觸目驚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事情景況,令人震驚。出現「觸目驚心」的書證如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九齣:「李大人,聞言興慨,觸目驚心。」
煎膏炊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煎油脂、燒骨頭。比喻殘酷無情的壓榨。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三三齣:「監司昨日興常例,煎膏炊骨民無計。」
王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598~1677)字圓昭,號染香庵主,清初江蘇太倉人。為王世貞曾孫,以蔭仕至廉州知府,人稱王廉州,善畫山水,與王時敏、王翬、王原祁並稱為「四王」。
實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真實的景象。明.王世貞《藝苑巵言》卷一:「有分格、有來委、有實境,一涉議論,便是鬼道。」
憂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憂慮國事。唐.韓愈〈論淮西事宜狀〉:「朝廷無至忠憂國之臣,不惜傷損威重。」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二七齣:「班隨郎署沐恩波,誅佞曾將寶劍磨,憂國鬢蕭疏,何日朝廷清妥。」
谷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漢建昭中為太常丞,王鳳勢盛時,谷永前後上奏四十餘事攻擊皇帝、后妃,以阿諛王氏。後用為奸諛小臣的代表。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一四齣:「不過杜欽,谷永者流,摭拾浮辭以塞責耳。」
郇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朝韋陟襲封郇國公,不僅精於烹飪美食,凡他人每次造訪他,必能酒足飯飽而歸。見唐.馮贄《雲仙雜記.卷三.郇公廚》。後以郇廚稱盛宴。明.王世貞〈王學士元馭留飲花下作〉詩:「毋驚百遍相過語,若到郇廚體自輕。」也稱為「郇公廚」。
後七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代李攀龍、王世貞、謝榛、宗臣、梁有譽、吳國倫與徐中行等七人。他們繼承李夢陽、何景明等前七子的文學主張,倡言「文必秦漢,詩必盛唐」,世稱為「後七子」。
微服私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王、官吏穿著百姓服飾,悄悄的出巡,探訪民情。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三三齣:「只是此行斂些光彩,不可喝道而去,只得微服私行罷。」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