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燕雀安知鴻鵠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庸者笑而應曰:『若為庸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比喻庸俗者無法理解志向遠大者的抱負。《三國演義》第四回:「『燕雀安知鴻鵠志哉!』汝既拏住我,便當解去請賞,何必多問!」也作「燕雀豈知鴻鵠志」。
大惑不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不可思議,百思不解反義:大徹大悟,心領神會,恍然大悟,茅塞頓開,頓開茅塞,豁然貫通辨似: 「大惑不解」及「百思不解」都有對某事無法理解的意思。 「大惑不解」側重於心有迷惑而無法理解;「百思不解」側重於反覆思量仍無法理解。 大惑不解 百思不解 辨似例句 ○ ㄨ 我看你是~,才無法體會出她對你的關心。 ㄨ ○ 這道數學題明明很簡單,我為什麼會~,無法明白解題的關鍵呢?
包比(J._Bowlby)的依附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照顧者。因為人際互動是不穩定的,所以導致孩子無法有一致性的反應。面對照顧者,一般的孩子看到照顧者所理解的自我,如同一面完整的鏡子,而混亂型依附的孩子看到照顧者所理解的自己,如同從一面破碎的鏡子。 成人在戀愛關係中的依附 心理學家認為:兒童在成長時所經歷的依附關係,會直接影響到長大後的戀愛態度,因為他們在戀愛時會採取同一方式來對待他們的愛侶。
內隱的人格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y(1955)所提出的個人建構理論(personal construct theory)強調個人用以理解自己與他人的建構之複雜性與重要性。註2Heider(1958)則以常識心理學(commonsense psychology)的角度來探究個人理解生活周遭中的人與事時所用的俗民理論(lay theory)。註3 定義基本上,內隱理論指的是個人對其生活周遭的他人所持有的某些特定信念,個人使用這些信念來知覺、
不了了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問題難以處理解決,含糊帶過就算了事。通常用來諷刺不負責任的態度。[例]這垃圾場的汙水問題經過幾番爭執,結果卻不了了之。
無條件正向關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種方式調整心態:一、 提高敏感度具備高度的自我覺察能力,隨時敏銳了解當前感受,以便調整。二、 澄清要理解我們所接納的、尊重的是當事人本身,並非是他的不適應或甚至是反社會思想或行為。(註二)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無條件正向關懷英文關鍵字: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 參考文獻 註一:Gerald Corey(2009).諮商與心理治療 理論與實務(八版)(修慧蘭、鄭玄藏、余振民、王淳弘、楊旻鑫、彭瑞祥譯)。台北:雙葉書廊。 p.207-208註二:孫敏華 著。諮商心理學 理論與實務運用在軍事情境...
教學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師再以學生的想法為基礎,並運用口頭、影片或教學媒體等方式,對學生的解釋加以闡述確認,使學生能確實理解學科知識,再引導學生進入下一階段的教學流程。4.精緻:重視學生之間的互動,營造能促使學生討論以及互相合作的學習環境,分享想法並給予回饋,以建構個人的理解。此外,此階段亦重視學生是否能將其所形成的解釋,應用於新的情境或問題中,以延伸更加一般化的概念理解,進而獲取高層次的知識。...
多元智力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間也會彼此互動而影響整體的智能表現。1. 語文智能:用來閱讀小說、撰寫文章或詩詞、有條理的說話、以及理解話語的能力。2. 數學邏輯智能:用來解決數學和計算問題、平衡收支、進行數理邏輯證明的能力。3. 空間智能:用來行走、駕駛、閱讀地圖及整理空間的能力。4. 音樂智能:用來唱歌、演奏樂器、作曲和欣賞音樂結構等能力。5. 肢體動覺智能:用來打球、跳舞等運動的能力。6. 人際智能: 了解為何他人如此行為的能力、當別人給予評論時,如何給予適當的回應以及在面試工作時,給予主管一個好的印象。7. 內省智能:了解自己的感情,有能力去區...
剖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析、辨解。《喻世明言.卷一四.陳希夷四辭朝命》:「陳摶與之剖析微理,因見其顏如紅玉,亦問以導養之方。」《明史.卷二一五.劉奮庸列傳》:「夢桂、文皆拱門生。夢桂極詆奮庸,文則盛稱頌拱,又盡舉大埜奏中語代拱剖析,士論非之。」
見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對於事物經過觀察、認識後,憑自己的理解所產生的看法。《老殘遊記二編》第六回:「這個見解到也是不錯的,這人做妾未免太褻瀆了。」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