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干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盾與大盾,也泛指武器。《禮記.儒行》:「禮義以為干櫓,戴仁而行抱義而處。」宋.李綱〈建炎行〉:「號令新幟旗,仗械飭干櫓。」
緒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剩餘、多餘。多指學問、禮義、道德。《莊子.讓王》:「道之真以治身,其緒餘以為國家。」
風移俗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移風易俗」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樂記〉是古代流傳下來最早記錄音樂理論的文章。這篇文章談到音樂的產生及其作用,大意是:當人心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而產生情感時,就會發出聲音。把各種聲音結合起來,加上舞蹈動作,就進而產生音樂;所以古代聖王都十分注重對人心會產生影響的事物,並且主張用「禮義」來導正人民的行為,以「音樂」來調和人民的心性。音樂之中,又以和善純正的音樂,最能讓人心平氣和,耳目清明靈敏,長期下來可以潛移默化人民的心性,進而改善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習俗,使天下回復和平安寧。「移風易俗」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表示改善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習俗。
學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校、學舍。《儒林外史》第四七回:「我們縣裡,禮義廉恥,一總都滅絕了!也因學宮裡沒有個好官!」清.汪中〈先母鄒孺人靈表〉:「迨中入學宮,游藝四方,稍致甘旨之養。」
殺生與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奪取。〔參考資料〕 《荀子.王制》君子者,天地之參也,萬物之揔也,民之父母也。無君子,則天地不理,禮義無統。上無君師,下無父子,夫是之謂至亂。君臣、父子、兄弟、夫婦,始則終,終則始,與天地同理,與萬世同久,夫是之謂大本。故喪祭、朝聘、師旅,一也;貴賤、殺生、與奪,一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一也;農農、士士、工工、商商,一也。
東家效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東施效顰」之典源,提供參考。 《莊子.天運》孔子西遊於衛。顏淵問師金曰:「以夫子之行為奚如?」師金曰:「惜乎!而夫子其窮哉!……故禮義法度者,應時而變者也……故西施1>病心而矉2>其里,其里之醜人見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3>妻子而去走。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惜乎!而夫子其窮哉!」 〔注解〕 (1) 西施:春秋時之美女,越國苧蘿人,生卒年不詳。本為浣紗女,適越王句踐為吳所敗,欲獻美女以須欋政,乃令范蠡獻西施,吳王大悅,果迷惑忘政。亦稱為「西子」、「先施」。 (2) 矉:音ㄆ|ㄣˊ,同「顰」,皺眉。 (3) 挈:音ㄑ|ㄝˋ,帶領...
變風改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移風易俗」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樂記〉是古代流傳下來最早記錄音樂理論的文章。這篇文章談到音樂的產生及其作用,大意是:當人心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而產生情感時,就會發出聲音。把各種聲音結合起來,加上舞蹈動作,就進而產生音樂;所以古代聖王都十分注重對人心會產生影響的事物,並且主張用「禮義」來導正人民的行為,以「音樂」來調和人民的心性。音樂之中,又以和善純正的音樂,最能讓人心平氣和,耳目清明靈敏,長期下來可以潛移默化人民的心性,進而改善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習俗,使天下回復和平安寧。「移風易俗」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表示改善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習俗。
化日光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明民靜而力有餘也。促短者,非謂分度損減,乃上闇下亂,力不足也。孔子稱:既庶則富之,既富乃教之。是故禮義生於富足,盜竊起於貧窮;富足生於寬暇,貧窮起於無日。聖人深知力者民之本,國之基也,故務省徭役,使之愛日。 〔注解〕 (1) 舒:緩慢。 (2) 促:急迫。
化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變化其本性。《荀子.性惡》:「故聖人化性而起偽,偽起而生禮義。」
首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以斬獲敵首計功。《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列傳.魯仲連》:「彼秦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