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太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天理。《莊子.天運》:「行之以禮義,建之以太清。」《文選.班固.東都賦》:「今將語子以建武之治,永平之事,監于太清,以變子之惑志。」
投鼠之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想懲處皇上身旁的奸佞,但卻因為他們是親近皇上的高官大臣,為怕傷及皇上,所以只好作罷。再說,皇上本是以禮義廉恥來治理大臣,即使他們真有重大過失,寧可賜死也不會施以羞辱。因此,在刑法上,士大夫們也不會遭受黥面割鼻這樣的刑罰。這種種舉措,都是因為大家尊重、敬愛皇上,怕若施加刑懲於這些親近皇上的重臣,會使皇上一併有受辱的感覺啊!賈誼所說的這段話,是把皇上比喻成珍貴的器物,而把四周的奸佞大臣比喻成有害的老鼠,完全圍繞著「欲投鼠而忌器」這個諺語來說理。後來「投鼠忌器」被用來比喻欲除害,但因有所顧忌而不敢下手。
畦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界限。宋.戴表元〈耕寬堂賦〉:「今先生封疆道德,畦畛禮義,播治群籍。」
斷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判決訟案。《墨子.尚賢中》:「君有難則不死,出亡則不從;使斷獄則不中,分財則不均。」《漢書.卷四.文帝紀》:「專務以德化民,是以海內殷富,興於禮義,斷獄數百,幾致刑措。嗚呼,仁哉!」
擲鼠忌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想懲處皇上身旁的奸佞,但卻因為他們是親近皇上的高官大臣,為怕傷及皇上,所以只好作罷。再說,皇上本是以禮義廉恥來治理大臣,即使他們真有重大過失,寧可賜死也不會施以羞辱。因此,在刑法上,士大夫們也不會遭受黥面割鼻這樣的刑罰。這種種舉措,都是因為大家尊重、敬愛皇上,怕若施加刑懲於這些親近皇上的重臣,會使皇上一併有受辱的感覺啊!賈誼所說的這段話,是把皇上比喻成珍貴的器物,而把四周的奸佞大臣比喻成有害的老鼠,完全圍繞著「欲投鼠而忌器」這個諺語來說理。後來「投鼠忌器」被用來比喻欲除害,但因有所顧忌而不敢下手。
顧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釋,宋儒多重二篇的儀節義涵,清儒多考證各項儀節及器物,這些學者透過對二篇的詮釋,上揣先聖先賢的禮文與禮義,俾能達到經世致用的理念。〈顧命〉與〈康王之誥〉二篇的解釋與應用,關涉到經學與歷史上的具體政治。在歷史方面,顧命之禮,自周初至清末約三千年,行之不輟,顧命事蹟個別記載於史書之中;在經學方面,二千餘年來,歷代經學家對於〈顧命〉及〈康王之誥〉的研究成果亦十分豐碩,見於各種經學著作之中。因此,顧命禮的研究,是一個兼涉經學與具體政治操作的課題。然而,目前似乎尚無將顧命禮從經學與史學兩方面加以研究的專著。因此,本文除檢討歷代經學...
陵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漸趨衰敗。《詩經.王風.大車.序》:「禮義陵遲,男女淫奔。」《三國演義》第二二回:「方今漢室陵遲,綱維弛絕。」
對證下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對症下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朱子語類》一書載:宋儒朱熹的門人亞夫問何謂「克己復禮」,朱熹回答:現在的人只會說要克制私欲,嚴格要求自己,卻不去實踐禮義,於是失去準則,使得禮法大亂。聖人孔子就說得很明確:『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用禮作為克制和實踐的標準,就是捉到病根,針對症狀開方用藥。後來「對症下藥」這句成語可能從這裡的「對證下藥」演變而出,用來指針對病症開方用藥。亦用來比喻針對癥結所在,做有效的處理。《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傳.華佗》記載了一個實例,可以助我們了解這個成語的意思:府吏兒尋和李延一起來找名醫華佗看病,他們兩個人都頭痛身體發燒,症狀相同。華佗...
責備求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求全責備」之典源,提供參考。 1、「求全」:《孟子.離婁上》孟子曰:「有不虞1>之譽,有求全之毀2>。」 〔注解〕 (1) 虞:預料、猜想。 (2) 毀:誹謗。 2、「責備」:《管子.形勢解》明主之官物1>也,任其所長,不任其所短,故事無不成,而功無不立。亂主不知物之各有所長、所短也,而責2>必備。夫慮事定物,辯明禮義,人之所長,而蝚蝯之所短也;緣高出險,蝚蝯之所長,而人之所短也。以蝚蝯之所長責人,故其令廢而責不塞,故曰:「墜岸三仞,人之所大難也,而蝚蝯飲焉。」 〔注解〕 (1) 官物:授人官職。 (2) 責:要求。
不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沒有過失。《詩經.大雅.假樂》:「不愆不忘,率由舊章。」《荀子.正名》:「大古之不慢兮,禮義之不愆兮,何恤人之言兮?」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