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苦盡甘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劉知遠諸宮調.第一二》(據《諸宮調兩種》引)1>三娘離席,今告諸親,聽奴分析:「生居村野,梢似不通禮義。當初是亡過親爺,招召這經略為(婿)。因與舅爭閑氣,夫婦便分離。傷悲,一十三載,全無信息。○受辛懃打罵也甘心,又爭知卻有今日。劉郎豪貴,獨掌九州元帥2>,方知是苦盡甘來,自古道果無虛3>矣。這金冠想怎戴得?對天地卜個來意,大有分,三梳這髮,重如舊日。」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元.關漢卿《蝴蝶夢.第四折》、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三齣》。 (2) 九州元帥:指全國軍隊的最高統帥。 (3) 虛:假的、不真實。〔參考資料〕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三齣》(據《六十種曲》引)我將你...
雷霆萬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賈山,西漢穎川人。孝文帝時,曾寫〈至言〉一文,以秦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強調帝王應聽取臣下的勸諫,進用賢能之士,興禮義,輕徭賦。賈山認為,君主的權勢無窮,就像被暴雷打到,沒有不損壞的;被重物壓到,沒有不毀滅的。但是國家需要人才,如果君主的威勢太盛,有志之士也會望之卻步;如果國家沒有人才,縱使有聖君聖王,也很難能長治久安。後來「雷霆萬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威力強大,勢不可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編織、編結。《文選.張衡.思玄賦》:「襲溫恭之黻衣兮,被禮義之繡裳;辮貞亮以為鞶兮,雜伎藝以為珩。」唐.李白〈對雪醉後贈王歷陽〉詩:「有身莫犯飛龍鱗,有手莫辮猛虎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馴養、馴服。《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教擾之。」漢.鄭玄.注:「擾,馴也。教習使之馴服。」《荀子.性惡》:「是以為之起禮義,制法度,以矯飾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擾化人之情性而導之也。」
詩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歲八月巡路,求代語、童謠、歌戲。”孔子刪詩:這種說法見於《史記》,據說原有古詩3000篇,孔子根據禮義的標准編選了其中300篇,整理出了《詩經》《史記·孔子世家》:“古者《詩》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儀者……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唐代孔穎達《毛詩正義·〈詩譜序〉疏》:“孔子所錄,不容十去其九。馬遷言古詩三千余篇,未可信也。”、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對此說均持懷疑態度。《左傳》中記載孔子不到10歲時就有了定型的《詩經》,公元前544年魯樂工為吳公子季札所奏的風詩次序與今本《詩經》基本相同“季...
井井有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次序、有條理,端莊肅穆地使自己受尊敬,能有始有終而堅定不移,長久安穩而感到滿意知足,熱衷於堅守道德禮義且不感疲乏,運用英明的智慧洞察一切,一絲不苟地遵行禮法,掌握禮儀制度而安泰自若,會為別人的善言善行而感到溫馨快樂,也會因為別人不守名分而感到憂心忡忡,如果可以做到這些,就可以稱為聖人了。後來「井井有條」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整齊有序,條理分明。出現「井井有條」的書證如宋.樓鑰〈周伯範墓誌銘〉:「經理家務,井井有條;時出其餘,以周人之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炫耀。《列子.楊朱》:「而欲尊禮義以夸人,矯情性以招名。」《史記.卷一○八.韓長孺傳》:「即欲以侘鄙縣,驅馳國中,以夸諸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綱紀、綱要。《荀子.臣道》:「端慤以為統,禮義以為文。」
橫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遍行,布滿各處。《荀子.修身》:「體恭敬而心忠信,術禮義而情愛人,橫行天下,雖困四夷,人莫不貴。」
反脣相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話。媳婦和公公並坐,一點長幼尊卑的次序也沒有;受到婆婆的指責,就馬上回嘴還擊。這些都應該加以改革,用禮義來教化百姓,施行仁義、先王之道,國家才能長治久安。後來「反脣相稽」被用來指受到指責不服氣,反過來對對方加以計較、譏斥。一般通行的語形也作「反脣相譏」。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