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重視。《荀子.彊國》:「必將慎禮義、務忠信然後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那、那個、那裡。與「此」相對。如:「彼時」、「彼處」、「厚此薄彼」。《戰國策.趙策》:「彼秦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文選.王粲.贈士孫文始詩》:「橫此大江,淹彼南汜。」
賡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繼續。《宋史.卷一三○.樂志五》:「至中興而賡續裁定,實集其成。」
喋喋不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惡種姓之失也。故匈奴雖亂,必立宗種。今中國雖詳不取其父兄之妻,親屬益疏則相殺,至乃易姓,皆從此類。且禮義之敝,上下交怨望,而室屋之極,生力必屈。夫力耕桑以求衣食,築城郭以自備,故其民急則不習戰功,緩則罷於作業。嗟土室之人,顧無多辭,令喋喋而佔佔,冠固何當?」〔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漢書.卷五○.張馮汲鄭傳.張釋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施行。《易經.序卦》:「禮義有所錯。」《禮記.仲尼燕居》:「君子明於禮樂,舉而錯之而已。」
分庭抗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言拜而應,得无太甚乎﹖門人皆怪夫子矣,漁人何以得此乎﹖」孔子伏軾而歎曰:「甚矣由之難化也!湛於禮義有間矣,而樸鄙之心至今未去。進,吾語汝!夫遇長不敬,失禮也;見賢不尊,不仁也。彼非至人,不能下人,下人不精,不得其真,故長傷身。惜哉!不仁之於人也,禍莫大焉,而由獨擅之。且道者,萬物之所由也,庶物失之者死,得之者生,為事逆之則敗,順之則成。故道之所在,聖人尊之。今漁父之於道,可謂有矣,吾敢不敬乎!」 〔注解〕 (1) 由:仲由(西元前542∼前480),字子路,一字季路,春秋魯國卞人。孔子弟子,性好勇、事親孝。仕衛,死於孔悝之難。富政治長才,在孔門四科中,列於政事科。 (2) 其:指漁父...
畫餅充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畫餅充饑注音︰ㄏㄨㄚˋ ㄅ|ㄥˇ ㄔㄨㄥ ㄐ|漢語拼音︰huà bǐng chōng jī釋義︰即「畫餅充飢」。「饑」通「飢」。見「畫餅充飢」條。 01.唐.馮用之〈權論〉:「聖人知道德有不可為之時,禮義有不可施之時,刑名有不可威之時,由是濟之以權也。其或不可為而為,則禮義如畫餅充饑矣。」 02.《警世通言.卷三四.王嬌鸞百年長恨》:「鸞拆書看了,雖然不曾定個來期,也當畫餅充饑,望梅止渴。」 參考詞語︰充飢畫餅注音︰ㄔㄨㄥ ㄐ| ㄏㄨㄚˋ ㄅ|ㄥˇ漢語拼音︰chōng jī huà bǐng釋義︰猶「畫餅充飢」。見「畫餅充飢」條。 01.元.關漢卿《調風月.第三折》:「到三更四...
自暴自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言行違背仁義。語本《孟子.離婁上》:「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言非禮義,謂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義,謂之自棄也。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後多指自甘墮落,不求上進。《紅樓夢》第四八回:「探春黛玉都笑道:『誰不是頑,難道我們是認真作詩呢。若說我們認真成了詩,出了這園子,把人的牙還笑倒了呢!』寶玉道:『這也算自暴自棄了。』」《文明小史》第一二回:「今諸君不勉圖進步,忽然半途而廢起來,不但對不住某君,而且亦自暴自棄太甚!」
有目共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御制二銘跋〉:「乃正元日,渙發王言,奎璧之光,爛然下燭,薄海內外,有目咸睹,謂我祖宗以仁立國,以禮義廉恥待士。」 參考詞語︰有目共見注音︰|ㄡˇ ㄇㄨˋ ㄍㄨㄥˋ ㄐ|ㄢˋ漢語拼音︰yǒu mù gòng jiàn釋義︰即「有目共睹」。見「有目共睹」條。 01.清.陳確〈翠薄山房帖〉:「《大學》紛紛言先言後,有目共見,朱子反大得憑《大學》之勢,而終以說勝陽明子,故其辨至今未息。」
移風易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記〉是古代流傳下來最早記錄音樂理論的文章。這篇文章談到音樂的產生及其作用,大意是:當人心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而產生情感時,就會發出聲音。把各種聲音結合起來,加上舞蹈動作,就進而產生音樂。所以古代聖王都十分注重對人心會產生影響的事物,並且主張用「禮義」來導正人民的行為,以「音樂」來調和人民的心性。音樂之中,又以和善純正的音樂,最能讓人心平氣和,耳目清明靈敏,長期下來可以潛移默化人民的心性,進而改善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習俗,使天下回復和平安寧。「移風易俗」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表示改善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習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