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遁世離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逃避人世,遠離群眾。隱居。《元史.卷一九九.隱逸傳.序》:「後世之士,其所蘊蓄或未至,而好以跡為高,當邦有道之時,且遁世離群,謂之隱士。」《紅樓夢》第一一八回:「古聖賢原以忠孝為赤子之心,並不是遁世離群,無關無係為赤子之心。」
四方八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周圍各方。元.白樸《東牆記》第四折:「保天恩聖賢,端的是威鎮了四方八面。」《三國演義》第六○回:「金鼓震天,戈矛耀日;四方八面,各分隊伍;旌旗颺彩,人馬騰空。」也作「四面八方」。
許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思想觀點=以朱子言為師,窮理致知、反躬踐實,以小學四書為修己教人方法,不尚文辭,務敦實行,使人知有聖賢之學,著重於實踐理論,與朱熹重於闡釋理論不同。=評價=主要業績是奠定元朝國子學基礎,和闡揚程朱學說。不少元代人推崇他是朱熹的繼承者。=資料來源=《中國歷代斯思想家十二》台灣商務印書館http://zh.wikipedia.org/wiki/许衡
借公濟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濫。故唐堯著典,『眚災肆赦』;周公作戒,『勿誤庶獄』;伯夷之典,『惟敬五刑,以成三德』。由此言之,聖賢之政,以刑罰為首。往者斷獄嚴明,所以威懲姦慝,姦慝既平,必宜濟之以寬。陛下即位,率由此義,數詔群僚,弘崇晏晏。而有司執事,未悉奉承,典刑用法,猶尚深刻。斷獄者急於篣格酷烈之痛,執憲者煩於詆欺放濫之文,或因公行私,逞縱威福。■《後漢書.卷六三.李杜列傳.李固》臣聞君不稽古,無以承天;臣不述舊,無以奉君。昔堯殂之後,舜仰慕三年,坐則見堯於牆,食則堯於羹。斯所謂聿追來孝,不失臣子之節者。太尉李固,因公假私,依正行邪,離閒近戚,自隆支黨。至於表舉薦達,例皆門徒;及所辟召,靡非先舊。或富室財賂,或子婚...
思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想要與勝於自己的人齊等。《論語.里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三國志.卷二五.魏書.楊阜傳》:「誠宜思齊往古聖賢之善治,總觀季世放盪之惡政。」
憂天憫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假設有人問:「陽城不是自願要作官的,他不發言也是謹守本分,何必這麼苛責他?」韓愈回答:「自古以來,聖賢之人都不是為了獲取名利與權勢而作官,而是憂慮時局的動盪,哀憐百姓的疾苦。學得了治世之道,不肯獨善其身,總想利用所學,對國家人民有所貢獻。如果陽城是個賢人的話,就應該知道現在時勢的困頓,為百姓所受的苦難而哀傷,然後盡自己所能去完成改善時局的職責,怎麼可以只顧過自己的安逸生活呢?」後來,文中的「畏天命而悲人窮」演變成「悲天憫人」這句成語,指憂傷時局多變,哀憐百姓疾苦。
冰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嚴厲。晉.陶淵明〈集聖賢群輔錄〉:「司隸校尉沛國朱寓,字季陵。」宋.李公煥.注:「天下冰凌朱季陵。」
直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直接。宋.王安石〈訴衷情.茫然不肯住林間〉詞:「漿水價,匹如閒。也須還。何如直截,踢倒軍持,贏取溈山。」《朱子語類輯略.卷七.總訓門人》:「聖賢說話,那一句不直截?如利刃削成相似。」
俱傷兩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忠臣來圖謀改善。但是如果動作太慢,禍患必然加深;如果動作太猛,則宦官可能因此挾持國君。遇此狀況,縱有聖賢明智之君臣,也難有所作為,最後還可能弄得雙方都受到傷害。後來「兩敗俱傷」這句成語就從這裡的原文「俱傷而兩敗」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兩者相爭,俱受損傷。
瓜李之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瓜田李下」之典源,提供參考。 無名氏〈君子行〉(據《樂府詩集.卷三二.相和歌辭七》引)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1>,李下不正冠2>。嫂叔不親授,長幼不比肩。勞謙得其柄,和光甚獨難。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一沐三握髮,後世稱聖賢。 〔注解〕 (1) 納履:穿鞋,指彎腰做穿鞋或整理的動作。履,鞋子。 (2) 正冠:扶正帽子。指伸手整理帽子。冠,音ㄍㄨㄢ,帽子。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