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84.365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黃頭鷺(牛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Bubulcus ibis
體長48~53公分。喙黃色,長度較其他白鷺短,頸部也較粗短,繁殖期時頭頂、前胸及上的飾羽黃色,腳黃色。非繁殖期時,大多數的個體的黃色羽毛消失,全身白色。
廣泛分布於各大陸,包括中亞、東亞及南亞、南歐、非洲、北美洲以及南美洲北部及巴西南部。
黃頭鷺喜歡的棲息地環境就是開闊的農耕地及草原,而不是其他鷺科鳥類喜歡的水邊或是紅樹林。常常跟隨在牛隻或是其他動物旁邊,等待捕食被動物所驚起的蚱蜢、蟋蟀、蒼蠅等昆蟲。繁殖期的雄鳥會建立領域,較常鳴叫,有許多展示行為,且變得富攻擊性。集體繁殖,繁殖群有數百隻到數千隻,常常和其他鷺科鳥類一起繁殖。每窩產卵2~5枚,卵白色,偏淡綠色或是淡藍色。孵化期22~26天,幼鳥20天時即可離巢活動,35天時可以飛離。最近100年來,黃頭鷺的分布範圍不斷擴張,族群擴展的原因可能是人類將大量的森林砍伐改為農地。美洲原本沒有黃頭鷺,1880年在南美洲有了第一次的紀錄,1917年向北擴展到哥倫比亞,1950年代在美國德...
鳥綱(Class Aves)
鸛形目(Order Ciconiiformes)
鷺科(Family Arde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經.呂刑》:「罔中于信,以覆詛盟。」漢.孔安國.傳:「皆無中于信義,以反詛盟之約。」
白腹穴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雌雄鳥同色。頭部包括頭頂、喉和前頸均為灰黑色;體黑褐色,胸和腹以下白色;飛行時翼下黑褐色,覆羽末端淡色。喙黑色,腳黃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單斜脊的一種。如岩層的傾角很大,則脊面和脊的坡面都很陡,且坡角相當,以成為一條狹窄的山脊,形如豬,和單斜脊之有緩、陡兩坡者有別。
角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角色景(或譯為角色組合)係指一個特殊社會地位所涉及的其他角色關係,亦即與一個特殊地位為中心有關的一系列相關角色的總和。例如一個家庭主婦不僅要面對翁婆,形成婆媳關係;而且要面對丈夫與子女,形成夫婦關係與母女(子)關係。因此家庭主婦不是一個單一的角色,而是一系列相關的角色,此種複雜的角色關係即所謂角色景。同理,一位教師必須面對學生、上司與下屬、家長、校長及其他同事,形成師生關係、同事關係,以及教師與家長等複雜的角色關係。此外,教師還必須面對教育行政官員及地方人士成相關團體,構成一組複雜的角色關係網。
  角色景係社會結構的一項基本特性,換言之,一個社會地位所涉及的通常不是單一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叛逆。《文明小史》第三八回:「你們這些人誤聽謠言,就要做出這類逆的事來,該當何罪?」
白鶺鴒(灰眼紋亞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約19cm。不同亞種的雌雄鳥、冬繁殖羽、成幼鳥之間的羽色均不相同。所有亞種成鳥的喙、眼、腳皆為黑色。M. a. leucopsis成鳥的冬繁殖羽皆無過眼線,M. a. ocularis 與M. a. lugens 成鳥的冬繁殖羽皆具過眼線。M. a. leucopsis 白面白鶺鴒的雄鳥繁殖羽為額、前頭、喉、臉、耳皆為白色,頭頂至部以及肩羽黑色,胸部有大塊黑斑,脇、腹、腿、尾下覆羽皆為白色,大覆羽及中覆羽於站立時為白色,翅膀展開時則可發現大覆羽及中覆羽中有黑色斑,初級飛羽及次級飛羽為黑白相間的羽色,腰、尾上覆羽為黑色,尾羽外側及下部白色,尾羽上部則為黑色。雌鳥繁殖羽一般與雄鳥繁殖羽相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部將人負起來。例:頭擺做爺哀个,長透雙手愛做事,肩頭還愛人﹝又讀bi55 ngin11南﹞。(以前做父母的,常常雙手要做事,身上還要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天南星科龜芋屬,蔓性攀緣植物。莖木質,葉心臟形,長四十至八十公分,羽狀分裂,並有多數圓孔。肉穗花序圓柱形,佛燄苞黃白色。果實松毬狀。莖葉有毒,誤食造成嘴部及喉部的刺痛及燒熱感,並引起倦怠、衰弱及腎功能喪失等症狀。原產墨西哥至熱帶非洲、亞洲。
Scorpaenopsis diabolus (Cuvier, 1829)
體延長,側扁,眼後至鰭前部隆起。頭粗大,棘稜顯著。口大,前位,斜裂。齒細小,上下頜、鋤骨均具絨毛狀齒帶,腭骨則無齒。鱗小,體被櫛鱗,胸部被圓鱗,腹部具櫛鱗和圓鱗。鰭連續,硬棘部基底長於軟條部基底,鰭間有一缺刻;胸鰭寬圓,伸達臀鰭;腹鰭胸位,伸達肛門;尾鰭圓截形。體色及斑紋會隨環境而變化,通常底色由灰色到灰白色,其間散在不規則的褐色到紅褐色斑塊;胸鰭基部內側呈橘黃色,其中散在褐色圓斑,上方另具一小黑斑;尾鰭2紅褐色橫紋;腹鰭黑褐色,鰭棘上有白色斑紋。
西起非洲東岸,包括紅海,東迄南太平洋,北起日本,南達澳洲海域。
珊瑚礁或岩礁區之肉食性魚,分布範圍很廣,潮間帶、亞潮帶、潟湖區或藻床區皆可見其蹤跡,棲息深度可達70公尺。習於利用多變的體色和斑紋,以及體表許多小皮瓣與四週環境形成擬態,伺機捕食小魚或甲殼類。鰭硬棘及頭部稜棘具毒性,是其重要防衛武器。
中型之食用魚,唯產量不高,無明顯之盛漁期,一般以薑絲煮湯食之。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鮋目(Order Scorpaen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鮋亞目(Suborder Scorpaen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鮋科(Family Scorpaenidae)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