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3.84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奸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奸詐陰險。《明史.卷二一五.歐陽一敬傳》:「一敬為應嘉訟,斥博及拱,拱奸險橫惡,無異蔡京。」《三國演義》第一九回:「布雖無謀,不似你詭詐奸險。」
不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毀謗、不謗。《禮記.曲禮上》:「不登高,不臨深,不苟訾,不苟笑。」
因公假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義,數詔群僚,弘崇晏晏。而有司執事,未悉奉承,典刑用法,猶尚深刻。斷獄者急於篣格酷烈之痛,執憲者煩於欺放濫之文,或因公行私,逞縱威福。■《後漢書.卷六三.李杜列傳.李固》臣聞君不稽古,無以承天;臣不述舊,無以奉君。昔堯殂之後,舜仰慕三年,坐則見堯於牆,食則堯於羹。斯所謂聿追來孝,不失臣子之節者。太尉李固,因公假私,依正行邪,離閒近戚,自隆支黨。至於表舉薦達,例皆門徒;及所辟召,靡非先舊。或富室財賂,或子婚屬,其列在官牒者凡四十九人。
標同伐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標榜同道,攻訐異己。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輕》:「真長標同伐異,俠之大者。」
道不相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論語.衛靈公》:「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指思想志趣不相同,無法一起討論或共事。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八.內閣》:「疏新鄭最醜,二公道不相謀,相去亦三十餘年。」
蚍蜉撼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蚍蜉撼樹」。見「蚍蜉撼樹」條。01.宋.趙與時《賓退錄》卷二:「又黃次伋者,不知何人,賦評孟十九篇,極孟子,且及子思,……蚍蜉撼大木,可笑不自量也。」  
古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可為後世師法準則的古語。如:「古訓必有其道理,不可恣意毀。」
掎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指摘、批評。《文選.曹植.與楊德祖書》:「劉季緒才不能逮於作者,而好呵文章,掎摭利病。」
言笑不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苟言笑」之典源,提供參考。 《禮記.曲禮上》為人子者,居不主奧,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門。食饗不為,祭祀不為尸。聽於無聲,視於無形。不登高,不臨深。不苟1>訾2>,不苟笑。 〔注解〕 (1) 苟:隨便。 (2) 訾:音ㄗˇ,毀。
摸金校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曹操設置的官職。專司掘墳挖金。本無此官名,後人以此醜曹操縱使部下破墓盜金的無恥行為。語出《東漢.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