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推己及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故事3 解釋4 相似詞5 相反詞6 例句 出處晉.傅玄《傅子.卷一.仁論》昔者聖人之崇仁也,將以興天下之利也。利或不興,須仁以濟。天下有不得其所,若己推而委之於溝壑然。夫仁者,蓋推己以及人也,故己所不欲,無施于人1>,推己所欲,以及天下。推己心孝于父母,以及天下,則天下之為人子者,不失其事親之道矣。推己心有樂于妻子,以及天下,則天下之為人父者,不失其室家之歡矣。推己之不忍于饑寒,以及天下之心,含生無凍餧之憂矣。此三者,非難見之理,非難行之事。唯不內推其心以恕乎,人未之思耳。夫何遠之有哉。〔注解〕(1) 己所不欲,無施于人:自己所不喜歡的事物,不要加在別人身上。出自《論語....
噤若寒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故事2.1 相似詞2.2 相反詞3 例句 出處《後漢書.卷六七.黨錮列傳.杜密》後密去官還家,每謁守令,多所陳託。同郡劉勝,亦自蜀郡告歸鄉里,閉門埽軌,無所干及。太守王昱謂密曰:「劉季陵清高士,公卿多舉之者。」密知昱激己,對曰:「劉勝位為大夫,見禮上賓,而知善不薦,聞惡無言,隱情惜己,自同寒蟬,此罪人也。今志義力行之賢而密達之,違道失節之士而密糾之,使明府賞刑得中,令問休揚,不亦萬分之一乎?」昱慚服,待之彌厚。形容不敢作聲。 故事杜密是一個正直敢言的人,他為官清正,執法嚴明。杜密去官回鄉後,對政事仍十分關心,常向太守推舉賢人,揭露惡行。當時有位與杜密同鄉的蜀郡太守劉勝,後來也辭...
入木三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故事3 解釋4 詞意5 例句 出處 見唐張懷瓘(ㄍㄨㄢˋ)「書斷」。 故事 王羲之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書法大家。他是晉朝時候會稽人,字叫逸少,曾做過佑軍將軍,所以後人都稱他做「王右軍」。王右軍的書法,真可說得上是「貫絕古今」,後代許多大書法家,沒有一個能及得上的。學書法的人,也都以他的字作為最好的模範。他遺留下來的法帖,最著名的有:蘭亭集序、樂毅論、黃庭經等。他的字所以寫的這樣好,固然天才有關係,但努力苦練,還是最重要的因素。他無論休息或走路,心裡總想著怎樣寫字,手就在衣襟上畫著。日子久了,連衣服都畫破了。他曾經在池塘邊練習寫字,每次寫完,就在池裡洗滌筆硯。漸漸,整個池塘的...
指桑罵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語譯3 .故事內容4 .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例句 .出處 曹雪芹。紅樓夢一六回:「錯一點兒他們就笑話打趣,偏一點兒他們就指桑罵槐的抱怨。」 .語譯 比喻表面上罵這個人,實際上是罵那個人。 .故事內容 <<無>> .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指東罵西,指雞罵狗,夾槍帶棒,指著禿驢罵和尚。 相反詞 直言不諱,開門見山 .例句 你對我有什麼意見就直打直說,用不著這樣指桑罵槐!
窮兵黷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解釋2 出處3 相近辭4 相反辭5 例句6 修辭7 參考資料 解釋用盡全部的兵力,武力,任意的發動戰爭。窮,竭盡。 黷,貪,濫用。 出處 《三國志‧吳書‧陸抗傳》:「窮兵黷武,動費萬計。」 相近辭 好戰成性 好戰嗜殺 窮兵極武 相反辭 偃武修文 解甲釋兵 偃旗息鼓 例句 在二戰時期的德國,為了吞併其他國家,不惜窮兵黷武,任意引發戰爭。 修辭 對偶 參考資料 多功能成語彙編 泰宇出版公司 p47實用成語辭典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p580
陟罰臧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解釋2 出處3 故事內容4 相近詞5 相反辭6 例句7 修辭8 參考資料 解釋 即「陟罰臧否」,賞善罰惡。陟,登,升(書經 舜典 「汝陟帝位」)。 臧,善 。 否,惡。 罰,懲罰。將善人,好的人才做晉升,給予更高的官職。對於惡人,不善之人的位階降職或給予罰處。遷升降罰官吏或褒貶評論官吏。 出處《諸葛亮‧出師表》。「宮中府中,具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故事內容 出師表中,諸葛亮在軍隊出征前寫給劉幼主,文中最重要的旨意在於勸戒劉後主「親賢臣,遠小人」。此句成語的的出處翻譯為:在皇帝的宮殿中以及丞相府第中,皆是同屬一朝之臣,無親疏之別,應當賞善罰惡,公正嚴明,不能有所不同,...
以鄰為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注釋2 出處3 用法4 例句5 典故 注釋 將鄰國當作渲洩洪水的溝壑。後用「以鄰為壑」比喻將困難和災禍推到別人身上。 出處 《孟子.告子下》:「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於禹。』孟子曰:『子過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為壑,今吾子以鄰國為壑。』」清‧黃遵憲‧乙丑十一月避亂大埔三河虛詩:「諸公竟以鄰為壑,一夜喧呼賊渡河。」拿鄰國當做大水坑,把本國的洪水排泄到那裏去。比喻只圖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難或禍害轉嫁給別人。 用法 有些人往往只顧自己的方便、享福,不管別人受害或種種不便,常把自己的禍患轉移給別人,都可以說是「以鄰為壑」。 例句 政府決定蓋公用垃圾焚化爐,讓附近鄉里共同使...
指鹿為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鹿為馬目錄1 出處2 故事2.1 解釋3 詞義3.1 相似詞3.2 相反詞4 例句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秦二世之時,趙高駕鹿而從行。王曰:「丞相何為駕鹿?」高曰:「馬也。」王曰:「丞相誤邪,以鹿為馬也。」高曰:「乃馬也。陛下以臣之言為不然,願問群臣。」於是乃問群臣,群臣半言馬半言鹿。當此之時,秦王不能自信其直目,而從邪臣之言。鹿與馬之異形,乃眾人之所知也,然不能別其是非,況於闇昧4>之事乎?《易》曰:「二人同心,其義斷金。」群黨合意,以傾一君,孰不移哉! 故事秦二世時,丞相趙高想獨攬大權,又怕別的大臣不服。因此,他就想了個方法試驗一下。一天,他牽著一隻鹿獻給二世,說:「...
樂不思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一.注解2 二.釋義3 三.語源4 四.例子5 五.近義6 六.反義7 七.故事 一.注解思:想念,懷念。蜀:三國之一(221-263),為魏所滅。 二.釋義在異鄉過得高興,以致不懷念自己原來的國家。形容樂而忘返或樂而忘本。 三.語源在《三國志‧蜀書‧後主傳》中,裴松之注引晉‧習鑿齒《漢晉春秋》:蜀漢亡國後,後主劉禪一家東遷到魏國都城洛陽。司馬昭與劉禪宴飲,給劉禪觀看原來蜀國的表演,旁邊的人都觸景生情而感到哀傷,劉禪卻嬉笑自若……司馬昭問他:“想不想念蜀國啊?”劉禪回答說:“這裏很快樂,不想念蜀國。” 四.例子1. 杭州的風景這麼美,他樂不思蜀,不想回家了!2. 你到了國外,不要樂不思...
撲朔迷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釋義3 3.用法4 4.義近.義反4.1 義近4.2 義反5 5.例句 1.出處 樂府.木蘭詩︰「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釋義 撲朔︰跳躍的樣子。迷離︰模糊不清的樣子。 3.用法 本意謂兩兔並走,雌雄莫辨。今用以形容事情錯綜複雜,難以辨認清楚。 4.義近.義反 義近 難以捉摸、盤根錯節、混混沌沌 義反 一目了然、涇渭分明 5.例句 偵探已從撲朔迷離的案情中,找到最關鍵的環節,破解這個難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