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25 ms
共 10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生靈塗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靈塗炭目錄1 釋義2 古例3 今例4 近義5 反義 釋義生靈,百姓。炭,炭火。像陷入水火一樣。形容老百姓的處境極為艱難痛苦。 古例尚書 仲虺之誥:「有夏昏德,民墜荼炭。」夏王昏聵,使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隋書卷四煬帝記史臣曰:「自肇有書契以迄于茲,宇宙崩離,生靈塗炭,喪身滅國。」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倘朝廷柄用賢臣,寬繇薄賦,則仙芝斂兵不戰,免使生靈塗炭。」亦作民生塗炭、生民塗炭、生靈塗地。 今例暴君統治下的國家,生靈塗炭,民不聊生。 近義民不聊生、哀鴻遍野、民不堪命 反義安居樂業、物阜民豐、國泰民安
|
珠圓玉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珠圓玉潤」意謂像珠子一般渾圓,像玉石一般溫潤。在唐人張文琮〈詠水〉詩中有「方流涵玉潤,圓折動珠光」二句,是形容水流波光如玉石一般溫潤光滑,濺起的水花,就像珠子一樣渾圓耀眼。「珠圓玉潤」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後來多用以比喻文詞、歌聲、字跡的流利、圓潤、娟秀。
|
如數家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像計數自家所珍藏的珠寶一樣。比喻敘述事物明晰熟練。清.梁章鉅《歸田瑣記.卷四.鄭蘇年師》:「本朝之顧亭林、魏叔子、陸桴亭諸公著作,靡不貫串,如數家珍。」清.田雯《古歡堂雜著.卷二.論五言律詩》:「放翁意摹香山,取材甚廣,作態更妍,讀去歷歷落落,如數家珍。」也作「若數家珍」。
|
一波三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聖」。在〈題衛夫人筆陣圖後〉中,王羲之提到,如果把一幅字寫得平直呆板,像算盤珠子整整齊齊排在算盤上一樣,就是只描出字的點畫,而不是寫字。從前鍾繇的學生宋翼就常常這樣寫字,鍾繇經常責斥他,嚇得宋翼跑回家去,三年不敢來見。宋翼在家潛心研究鍾繇所寫的《筆勢論》,頗有心得,經過數十年的苦學,終於成為晉代有名的書法家。「一波三折」這句成語,就從王羲文中「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筆勢的曲折多姿,後則多借以譬喻聲音、文章的跌宕起伏多變,或比方事情進行得曲折不順。
|
見獵心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師周敦頤卻說:「要改掉舊習談何容易?現在你只是將這個喜好隱藏起來,等哪天又有機會接觸到,你就會像從前一樣喜歡它了。」果真在十二年後,程顥有天在回家的路上,看見有人在打獵,不禁勾起他的回憶,想起從前打獵的快樂,一時不禁技癢,也想下去試試。〈周子遺事〉裡就記載了這件事,說程顥「在田閒見獵者,不覺有喜心」,後來「見獵心喜」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舊習難忘,看見有人在做自己所愛好的事情,便心情愉悅而躍躍欲試;也單指見到喜愛事物而心中欣喜。如《兒女英雄傳》第一八回:「公子何不作一番我看,或者我見獵心喜,竟領會得一兩件也不見得。」
|
每下愈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便不作聲了。莊子於是就說:「你所問的問題,就跟以前有個名叫獲的市場主管問市場管理員用腳踩豬的問題一樣。市場管理員要判斷豬隻的肥瘦,必須用腳踩著豬的小腿部分去試,因為這小腿部分最不易長肉,如果這部分的肉愈多,就可以知道豬隻愈肥。因此,當獲問這個問題時,市場管理員回答說:『愈是下部細微的地方,肥瘦的差別就愈明顯。』」莊子用這個例子做比喻,主要是要讓東郭子了解:「道」是無所不在的,愈是從低微的事物上去推求,就愈能看出「道」的真實情況。「每下愈況」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後來用於比喻情況愈來愈壞。要了解這句成語須從《莊子》原文了解起,較為不易,所以後來有人從字面推測其義,更進而將成語改成「每況...
|
盲人摸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經中常用譬喻來解釋佛理。如《大般涅槃經》中為解釋一般人各自解說佛性,都只是一種片面的看法。有如古代有一個國王,要大臣召聚盲人來摸大象,摸完之後,問每個盲人他們認為大象長什麼樣子,摸到象牙的人說「象長得跟蘿蔔一樣」,摸到象耳朵的人說「象長得跟畚箕一樣」,摸到象頭的人說「象長得跟石頭一樣」,摸到象鼻的人說「象長得跟杵一樣」,摸到腳的人說「象長得跟木製的臼一樣」,摸到背的人說「象長得跟張床一樣」,摸到肚子的人說「象長得像個甕一樣」,因著每個人摸到的部位不同,而對象的外觀有了不同的看法。其實他們摸到的都是象,也都不是象。象在此指佛性,而盲人則是指芸芸眾生,若是有人執著於某些行為或文字才是真正的佛性,...
|
耳目一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香山寺的景象看起來耳目一新。 相關詞 相似詞面目一新、煥然一新 相反詞陳腔濫調 例句雖然家具還是都一樣,只要換個位置,還是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
民不聊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攻打楚國。黃歇到秦國後,為秦昭王分析當前的情勢說:「今日大王信任韓、魏對秦國是友善的,當心像當年吳王一樣,因為相信越王是真心臣服,所以放心地出兵攻打齊國,沒想到卻在得勝回國時,越王反叛將他擒住。還有,韓、魏歷經幾世爭戰,父老兄弟死在秦人手上的不計其數,國家也因此變得殘破,宗廟年久失修而損壞,將士們肚破頸斷、身首異處,屍骨暴露在荒野上;老弱婦孺被捉去當俘虜,路上時常可見;鬼神沒人祭拜,百姓生活困苦,骨肉分離流落四方。韓、魏沒有滅亡,是秦國的一大憂患!現在大王要出兵攻打楚國,勢必經過韓、魏國境,您不擔心他們會叛變嗎?」後來「民不聊生」這個成語,就從原文中的「百姓不聊生」演變而出,用於形容百姓生活非...
|
雞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雞的肋骨。比喻沒什麼價值,丟棄卻又覺得可惜的事物。[例]我目前的工作,就如同雞肋一樣,食之無味,棄之又可惜。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