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明察秋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纏子》(據《文選.卷四五.設論.班固.答賓戲》李善注引)1>董無心2>曰:「離婁3>之目,察秋毫4>之末於百步之外,可謂明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孟子.梁惠王上》。 (2) 董無心:東周戰國人,生卒年不詳,著有《董子》一卷。 (3) 離婁:人名。黃帝時人,生卒年不詳。相傳能視百步之外,見秋毫之末。 (4) 秋毫:鳥獸在秋天新長的細毛。後用以比喻細微的事物。〔參考資料〕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曰:「有復於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曰:「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徐緩。《文選.謝朓.鼓吹曲》:「凝笳翼高蓋,疊鼓送華輈。」唐.白居易〈長恨歌〉:「緩歌謾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趾高氣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策.齊策三》1>孟嘗君出行國,至楚,獻象床。郢之登徒,直使送之,不欲行。見孟嘗君門人公孫戍曰:「臣,郢之登徒也,直送象床。象床之直千金,傷此若髮漂,賣妻子不足償之。足下能使僕無行,先人有寶劍,願得獻之。」公孫曰:「諾。」入見孟嘗君2>曰:「君豈受楚3>象床哉?」孟嘗君曰:「然。」公孫戍4>曰:「臣願君勿受。」孟嘗君曰:「何哉?」公孫戍曰:「小國所以皆致相印於君者,聞君於齊5>能振達貧窮,有存亡繼絕6>之義。小國英桀7>之士,皆以國事累8>君,誠說9>君之義,慕君之廉也。今君到楚而受象床,所未至之國,將何以待君?臣戍願君勿受。」孟嘗君曰:「諾。」公孫戍趨而去。未出,至中閨10>,君召而返...
咬文嚼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隋唐演義》第六回:「但如今世界止憑才貌,不足以勘平禍亂,如遇患難,此輩咬文嚼字之人,只好坐以待斃,何足為用?」
浮光掠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可說也。此在教家已自如此,若教外別傳則絕塵而奔,誠非凡情淺見所測,吾不敢言也。至於詩者,言也,言之不足故長言之,長言之不足故詠歌之,但其言微,不與常言同耳,安得有不落言筌者乎?詩者,諷刺之言也,憑理而發,怨誹者不亂,好色者不淫,故曰:「思無邪!」但其理元或在文外,與尋常文筆言理者不同,安得不涉理路乎?滄浪1>論詩,止是浮光略影2>,如有所見,其實腳跟未曾點地,故云:「盛唐之詩如空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3>種種比喻,殊不如劉夢得4>云「興在象外5>」一語妙絕。 〔注解〕 (1) 滄浪:嚴羽,字儀卿,一字丹丘,自號滄浪逋客。南宋邵武人,生卒年不詳。為文學批評家,論詩以不涉理路、不落言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敗壞、破壞。如:「沮壞」。《韓非子.二柄》:「妄舉,則事沮不勝。」唐.韓愈〈伯夷頌〉:「今世之所謂士者,一凡人譽之,則自以為有餘;一凡人沮之,則自以為不足。」
敬謝不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解釋3 3.故事4 4.相似、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 曾國藩復歐陽曉岑書:「若以屬之鄙人,惟當敬謝不敏。」全句言自謙己之才能不夠而辭絕。 2.解釋 恭敬的表示不能接受,或以能力不及推託的客氣話。 3.故事 <<無>> 4.相似、相反詞 <<無>> 5.例句 這份工作,恐怕我的能力不足,所以只能敬謝不敏了。
司空見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司空李紳,邀蘇州刺史劉禹錫飲酒,命歌妓勸酒,劉賦詩贈李司空,有「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蘇州刺史腸」語。見唐.孟棨〈本事詩.情感〉。後比喻經常看到,不足為奇。《警世通言.卷三八.蔣淑真刎頸鴛鴦會》:「他生得諸般齊妙,縱司空見慣也魂消!」《官場現形記》第五五回:「幸虧洋提督早已司空見慣,看他磕頭,昂不為禮。」也作「見慣司空」、「司空伎倆」。
背道而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í釋義︰猶「背道而馳」。見「背道而馳」條。 01.宋.葉適《水心別集.卷六.進卷.莊子》:「彼其智不足以知聖人,而不能自蔽其所見,又變於俗而趨於利,故其勢不得不背車而馳,則君子哀之可也。」 參考詞語︰背道而行注音︰ㄅㄟˋ ㄉㄠˋ ㄦˊ ㄒ|ㄥˊ漢語拼音︰bèi dào ér xíng釋義︰猶「背道而馳」。見「背道而馳」條。 01.明.歸有光《震川先生集.別集.卷一.應制論.史稱安隗素行何如》:「蹈道而行之,謂之君子;背道而行之,謂之小人。」
左支右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射箭時以左臂將弓撐直,曲右臂以扣弦。後用以形容財力或能力不足,窮於應付。[例]他揮金如土不知節制,每到月底總是左支右絀,四處借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