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微不足道。如:「薄禮」、「薄技」。
濫竽充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之聲,每次都要三百人合奏,南郭先生不會吹竽,混在樂隊中充數。宣王死後,湣王繼位,喜愛獨奏,南郭先生只好逃走。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之間充數;或比喻假貨劣品混在真品中。也用於自謙,比喻自己才德不足。典出《韓非子.內儲說上》。[例]我們這個團隊成員個個都是精英,絕無濫竽充數的人。
瑕不掩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了優點,缺點是次要的,優點是主要的。 三、故事內容 無 四、相似相反詞 1. 相似詞白玉微疵美中不足白璧微瑕2. 相反詞白玉無瑕白璧無瑕 五、例句 這部小說雖有不足的地方,但也不能完全否定,可以說是瑕不掩瑜吧。
邯鄲學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秋水》有一段戰國時名家公孫龍和魏國公子魏牟的對話。公孫龍認為自己通達事理,博聞善辯。但當他聽到莊子的言論卻覺得困惑,無法理解,於是問魏牟是否是因自己的學識不足?魏牟則以為公孫龍像井底之蛙,見識淺薄,眼界狹小,所以無法通曉莊子言論玄妙之處。就算花工夫去學習,也只能學得皮毛。因此勸公孫龍別再試圖理解,免得到了最後不但不能學得莊子的學問,反而喪失了自己原有的學問,就像戰國時燕國有位年輕人,因為羨慕趙國首都邯鄲人走路的姿態,所以前往學習。結果不但沒學成邯鄲人走路的美姿,連自己原來的步法都忘了,最後只有爬著回去。後來「邯鄲學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模仿不成,反而失去自我。
滄海一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海中的一粒米粟。比喻渺小,微不足道。宋.蘇軾〈赤壁賦〉:「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較量。晉.張華〈鷦鷯賦〉:「將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餘。」漢.賈誼〈過秦論〉:「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墨守成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墨守」:#《戰國策.齊策六》1>今燕王方寒心獨立,大臣不足恃,國弊旤2>多,民心無所歸。今公又以弊聊之民3>,距全齊之兵4>,期年5>不解,是墨翟之守6>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墨子.公輸》。 (2) 旤:同「禍」。 (3) 弊聊之民:疲憊的聊城軍民。弊,疲憊。 (4) 距全齊之兵:抵抗齊國全部的兵力。 (5) 期年:一周年。 (6) 墨翟之守:墨翟的善於守城。墨翟,西元前501∼前416,戰國時魯人,提倡兼愛、非攻、節用、薄葬等學說,主張消弭戰爭,宣揚和平,自成一家之言。後世亦稱為墨子。〔參考資料〕 《墨子.公輸》於是見公輸盤1>,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2>為械3...
咎由自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志.卷四○.蜀書.劉彭廖李劉魏楊傳》1>評曰:「劉封處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衛。彭羕、廖立以才拔進,李嚴以幹局達,魏延以勇略任,楊儀以當官顯,劉琰舊仕,並咸貴重。覽其舉措,跡2>其規矩3>,招禍取咎4>,無不自己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戰國策.齊策四》。 (2) 跡:追蹤、探究。 (3) 規距:指行為法度、標準。 (4) 招禍取咎:招來災禍。〔參考資料〕 《戰國策.齊策四》齊宣王見顏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悅。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對曰:「夫斶前為慕勢,王前為趨士。與使斶為趨勢,不如使王為趨士。...
虛懷若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老子.第一五章》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若冬涉川,猶若畏四鄰,儼若客,渙若冰將釋,敦1>若朴,混若濁,曠2>若谷。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安以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能弊復成。 〔注解〕 (1) 敦:厚重、樸實。 (2) 曠:廣大、開闊。 ◎2《老子.第四一章》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善。
鞠躬盡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中,諸葛亮在考察了當時的局勢環境後,認為以他的能力,以及許多未能預料的演變,都不足以能夠抵抗強敵。儘管如此,他仍表明了自己的決心,只求竭盡所能。原文中的「臣鞠躬盡力,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其實就是現在常用的「鞠躬盡瘁」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