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6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28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角色取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現。 角色取替發展順序知覺性角色取替→認知性角色取替→情感性角色取替。認知性與情感性角色取替被認為能進同情心,並且與利社會行為相關。 角色取替理論 賽爾門(Selman)角色取替論賽爾們認為當兒童能區辨自己與他人的不同時,就能瞭解自己與他人觀點的不同。賽爾門主張角色取替的發展與認知發展相關,呈階段性,是漸進發展的,其角色取替論發展階段共分5階段:第0階段─自我中心期(3~6歲):認為自己所想的就是別人想的。第1階段─主觀期(6~8歲):發現別人的想法可能與自己不同,但自己無從瞭解。第2階段─自我反省期(8~10歲):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急迫、急。如:「返鄉心切」、「杜鵑聲切」。《文選.李密.陳情表》:「詔書切峻,責臣逋慢。」
恃才傲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梁書.卷三五.蕭子恪列傳》子顯性凝簡,頗負其才氣。及掌選,見九流賓客,不與交言,但舉扇一撝而已,衣冠竊恨之。然太宗素重其為人,在東宮時,每引與宴。子顯嘗起更衣,太宗謂坐客曰:「嘗聞異人間出,今日始知是蕭尚書。」其見重如此。大同三年,出為仁威將軍、吳興太守,至郡未幾,卒,時年四十九。詔曰:「仁威將軍、吳興太守子顯,神韻峻舉,宗中佳器。分竹未久,奄到喪殞,惻愴于懷。可贈侍中、中書令。今便舉哀。」及1>葬請諡2>,手詔:「恃才傲物,宜諡曰驕」。 〔注解〕 (1) 及:等到。 (2) 諡:音ㄕˋ,君主時代,帝王、貴族、大臣等死後,後人依其生前事跡所評定的稱號。
苦心孤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苦心孤詣」的「苦心」,最早見於古詩十九首中的〈東城高且長〉:「〈晨風〉懷苦心,〈蟋蟀〉傷局。」詩中的〈晨風〉見於《詩經》,是描述婦人思念丈夫久出不歸的詩。詩中「鴥(ㄩˋ)彼晨風,鬱彼北林。未見君子,憂心欽欽」句,婦人藉行蹤飄忽的晨風,仍然會回到樹林之中,反問遠行的夫君為何不肯回來,隱含了對現實生活的苦悶,有勞苦憂心的意思。屈復(西元1668∼1744?),清陝西蒲城人,字見心,號悔翁,晚號金粟道人。朝隆元年舉博學鴻詞,不就。沈德潛謂其不屈節,是有守之士。二十七歲出遊,行遍南北,自稱「七十有七齡,半百在行旅」。熟悉古今興亡之事,詩作多緬懷往事。著有《弱水集》。在〈論詩絕句〉中,屈復自述其創作...
一諾千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史記.卷一○○.季布傳》:「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諺曰:「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諾」,足下何以得此聲於梁楚閒哉?』」形容承諾信用高,一旦許諾別人,必定做到。宋.楊萬里〈答隆興張尚書〉:「再有後日特剡之議,得玉求劍,敢萌此心,一諾千金,益深謝臆。」《金瓶梅》第五五回:「因為那歸的忙,不曾叩府辭別。正在想著,不意一諾千金,遠蒙員外記憶。」也作「千金一諾」。
無微不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魏了翁〈辭免督視軍馬乞以參贊軍事從丞相行奏劄〉(據《鶴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二六》引)陛下申遣詔使,臣隨班奏事,面諭丁寧。臣竊念主憂臣辱,義不得辭,跼蹐1>受命,退而差辟2>官吏,條列事目,調遣將士,凡所以為速發之計者,靡3>微不周。不惟臣子體國之至情,亦所以避讒遠謗,庶幾無間可入也。 〔注解〕 (1) 跼蹐:音ㄐㄩˊ ㄐ|ˊ,恐懼緊張的樣子。 (2) 差辟:音ㄔㄞ ㄅ|ˋ,派遣徵召。 (3) 靡:無。
凱勒(J._Keller)ARCS動機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效果的提升,還特別重視學習的趣味性,藉著一連串的策略,強化維持學習者的興趣,以達到學習效果的目的。進一個成功、有趣的學習活動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例如、教材本身便是很大的關鍵。Keller在ARCS模式的發展過程中,認為不僅教師應了解並使用這些策略,有主張教學設計過程中即應考慮這些因素,而發展、製作能吸引學生興趣激發學習動機的教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小學數學科教材教法,2005年初版,頁600~602。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註2蔡秉樺/著。進理解的認知學習:國小數學學習地圖,2007年初版,頁274~275。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督、監督。如:「你得釘著他寫功課,免得他又偷懶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駕馭、使。[例]驅使、驅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