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09.592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適性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何謂"適性教育"? 適性即是適應孩子的性向學習和教育,就是發展適合學習者本性和個性的教育,教養孩子應順其天性,簡單來說就是孔子所倡導的「因材施教」或是「有教無類」、「人盡其才」。而適性教育的目的,則是為了提供孩子有效的學習,讓孩子在彌補劣勢智能不足的情況之下,也能充分發展優勢的智能。 如何做到適性...
千變萬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瞬息萬變,變化多端,變化無窮,變幻莫測反義:一成不變,千篇一律辨似: 「千變萬化」及「瞬息萬變」都有變化多端的意思。 「千變萬化」強調變化之多;「瞬息萬變」強調變化之快。 千變萬化 瞬息萬變 辨似例句 ○ ㄨ 萬花筒裡~的圖案,讓小孩子們看得目不轉睛。 ㄨ ○ 資訊市場~,短短幾年就有許多新機種問市。
喜得寧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符應原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認真工作,能力不足等理由使其持續處於中下階層,而原先處於中上階層的人們,則靠著較龐大的資源,支持著孩子擁有更多的教育資源及機會,藉此說明自我較為高等,並且是靠自身努力所得來的成就,而這種高階層繼續生下上流階級的孩子,低階層繼續停擺在下層級的流動,在包里斯的理論中,便是一種所謂社會符應論的產生。(註2) 符應論對社會的批評其所要抨擊的主要概念便市那根深蒂固的階層是自己造成的,在教育中灌輸不認真唸書,不好好工作,以後就會一貧如洗,然而有些低階層的原因...
鷹架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由來2 最近發展區(ZPD)3 主要功能4 解釋5 舉例 由來俄羅斯心理學家-維高斯基(L.S.Vygosky)所提出,指教育孩童如同建築房屋,得了解孩童特性,適時地給予外在幫助,使孩子獲得最佳支援。當孩子能獨立解決某個問題時,就可減少協助,使孩童能養成解決問題的能力,漸漸解決各式各樣的問題,隨後將鷹架逐漸拆下來。主要意義是指:兒童內在心理能力的成長有賴成人或能力較強的同儕協助,而這種協助應該建立在學習者當時的認知組織特質上。當成年人協助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愛憐。如:「爺爺、奶奶最疼我了。」、「這孩子乖巧又伶俐,怪惹人疼的。」
垂涎欲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嘴饞得口水快要流下來,形容極貪饞。如:「這孩子放學回家,一見到點心就垂涎欲滴。」也作「饞涎欲滴」、「饞涎欲垂」。
允文允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文能武,稱讚人同時具備各方面的才能。[例]小張允文允武,因此得到許多女孩子的青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任意的、漫無目標的。《紅樓夢》第七回:「他比不得咱們家的孩子們,胡打海摔的慣了。」《海上花列傳》第九回:「阿珠、阿金大都跟著海罵。蓮生氣得怔怔的,半晌說不出話。」
明知故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蓋不識好惡,如童稚,如醉人,雖有罪可赦,若知而故犯,王法不可免也。」意思是說:一個人不明是非,就像小孩子和醉漢,如果犯錯,還可以原諒;但是如果是已經知道不對了,還去犯錯,那就應該受法律制裁。這裡的「知而故犯」就是「明知故犯」的意思。後來「明知故犯」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明明知道不對,卻故意去做。在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一五.德山志先禪師》也有「知而故犯」的說法。「明知故犯」不一定單指犯法而言,泛指一切明知事情是錯的,卻故意去觸犯的行為。如明代鄭若庸《玉玦記》第二二齣:「正是明知故犯,也因業在其中。」又如《文明小史》第四○回:「人家尚且替我們那般發急,我們自己倒明知故犯。」都是這個意...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