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57.523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筆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寫字、作畫時用筆的力量。《新唐書.卷一五三.顏真卿傳》:「善正、草書,筆力遒婉,世寶傳之。」《老殘遊記》第三回:「只有中間掛著一幅中堂,只畫了一個人,彷彿列子御風的形狀,衣服冠帶均被風吹起,筆力甚為遒勁。」
泰雅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泰雅族(Atayal)2 分布3 親族系統:父系社會4 黥面&鑿齒5 服飾6 關鍵字7 參考資料 泰雅族(Atayal)泰雅族是個剽悍的族群,各部落分別獨立,彷彿群雄割據的局面,彼此之間不太往來,沒有所謂守望相助的做法,甚至相互仇視。 分布泰雅族分布在台中埔里以北之中央山脈一帶,大至從台中、埔里、花蓮連成一線的以北地區,台北、宜蘭、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南投都有泰雅族的分布,大都集體居住,偶有散居者。(註一P.028)(註二P.30-31) 親族系統:父系社會泰雅族人喜歡單家獨戶,家族人口僅四、五人,子...
楊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者的死〉〈薄命〉 評價   陳芳明說:『(楊華)詩的表現極柔弱,以灰色筆調描摹自己的心境,看他的詩彷彿只有下沉而無上升,讀他的詩令人陷於絕望悲觀的情緒,很難看到希望,用悲觀的語調表達對時代現實社會的不滿。』  然而,楊華詩又能夠在柔弱中見剛強,在哀怨中現勇氣,寫出了日治時代一般民眾的心聲,這正是當時主張「文學就是社會縮影」的寫實主義手法。 參考資料 彭瑞金:[〈楊華:用生命控訴貧窮的詩人〉,台灣文學研究工作室 http://ws.twl.ncku.edu.tw/hak-chia/p/phenn-sui-kim/iun...
栩栩欲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周作夢化為蝴蝶,或是蝴蝶作夢化為莊周?後來「栩栩如生」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貌態逼真,彷彿具有生命力。
情人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由生芒果醃製而成的蜜餞。冷凍以後,冰涼中帶酸甜,與戀愛的滋味相彷彿,故稱為「情人果」。也稱為「芒果青」。
邱妙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法找到精神出路的痛苦與磨難。作為同志小說的先聲,邱妙津一馬當先地將身為同性戀的迷惑與寂寞道予世人,彷彿每部作品都是在寫自己最深刻的故事。 著作邱妙津的主要著作有《鱷魚手記》、《蒙馬特遺書》、《鬼的狂歡》等,其中《鱷魚手記》為其最重要之作品。以下略為介紹《鱷魚手記》這部描寫同性戀的小說,此書可說是作者自己的故事再現,全書最為吸引人之處,在於作者把強烈的戲劇效果加在主線敘述上,也就是「鱷魚」。作者在書中,將鱷魚描繪成一個為了避免引起注意,所以隨時隨地都穿上人皮,假裝自己是人類的「人形鱷魚」,在二十世紀末的台灣社會中,同性戀...
無以自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卻不可稱為忠臣。現在您竟驕傲的自以為有功,我認為您這種態度,實在不足取。」於是魏無忌立刻反省自責,彷彿羞愧得沒地方可以藏身,所以趙王再提及時,就辭謝了他的好意。後來「無地自容」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的「似若無所容者」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羞愧至極。
風信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傷的愛情、永遠的懷念白/保守的可愛、謙讓的愛、活潑可愛紅/你的愛充滿我心中、你的誠意我領受藍/貞操、彷彿見到你一樣的喜悅、感謝你的好意紫/得到我的愛、你一定會幸福、哀愁、忌妒黃/有你就幸福粉紅/傾慕、浪漫桃紅/希望獲得芳心 介紹百合科的風信子為多年生球根花卉,又被稱作羊水仙、五彩水仙、時樣錦、水葫蘆等,在十六世紀中左右自土耳其傳入歐洲,十八世紀及十九世紀時相當盛行,原產於地中海沿岸敘利亞、希臘等地。(註1) 莖風信子一般株高約為20~30公分,在地下生有鱗莖。 葉風信子自莖中長出綠葉,其葉狹長、肥厚且尖端微向內彎曲,呈長...
人強勝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胡不歸來兮襄陽。襄陽真是用武國,上下吳蜀天中央。銅鞮坊裡弓作市,八邑田熟麥當糧。一條路入秦隴去,落日彷彿見太行。土風沉渾士奇傑,烏烏酒後歌聲發。歌曰:「人定兮勝天,半壁久無胡日月。買劍傾家貲,市馬托生死。科舉非不好,行都兮萬里。」人言邊人盡麤材,臥龍高臥不肯來。杜甫詩成米芾寫,二三子亦英雄哉!
雌黃信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信口雌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信口雌黃」原作「口中雌黃」。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時代環境的動盪不安,道家老子和莊子的清靜無為思想,因此得以流行,許多人都喜歡以老莊思想為談論內容,王衍就是其中的一個。他每每在談論老莊玄妙的哲理時,總能侃侃而談,即使是講錯了,或是在道理上有說不通的地方,仍然不慌不忙地隨口改正,彷彿嘴裡含了雌黃,隨時改正,所以大家都稱他是「口中雌黃」。後來「信口雌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不顧事實真相,而隨口亂說或妄作批評。出現「信口雌黃」的書證如清.張雲璈〈察吏行〉:「太守觀察本切近,豈肯信口生雌黃。」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