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2.514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禍起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脩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1>也,相2>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3>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4>於邦內。吾恐季孫5>之憂,不在顓臾6>,而在蕭牆7>之內也。」 〔注解〕 (1) 由與求:由,仲由(西元前542∼前480),春秋魯國卞人,字子路,一字季路。孔子弟子,性好勇、事親孝。仕衛,死於孔悝之難。富政治長才,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譏笑。如:「嗤之以鼻」。《文選.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愚者愛惜費,但為後世嗤。」
分庭抗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列於政事科。 (2) 其:指漁父。 (3) 萬乘之主:指大國諸侯。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兵車萬乘,後世因稱天子為萬乘。戰國時稱諸侯國小者為千乘,大者為萬乘。乘,音ㄕㄥˋ,古代計算車輛的單位。 (4) 千乘之君:指小國諸侯。周制國家有事,諸侯出車千乘,故以千乘為諸侯的代稱。戰國時稱諸侯國小者為千乘,大者為萬乘。乘,音ㄕㄥˋ,古代計算車輛的單位。 (5) 倨敖:驕慢不恭。倨,音ㄐㄩˋ。敖,音ㄠˋ,通「傲」。 (6) 杖拏逆立:持扙背對。拏,音ㄋㄚˊ,執持。 (7) 曲要磬折:彎腰屈身如磬,以示恭敬。曲,音ㄑㄩ,彎折。要,音|ㄠ ,通「腰」。磬,音ㄑ|ㄥˋ,樂器名。
嗟來之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人。曾點之子,為孔子弟子。性至孝,相傳《大學》為其所述;又作《孝經》,以其學傳子思,子思傳孟子。後世尊稱為「宗聖」。 (8) 微與:不必吧!與,音ㄩˊ,同「歟」,置於句末,表反詰語氣。
殺身成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東周列國志》第一○一回:「然大丈夫殺身成仁,視死如歸,功在當時,名垂後世,何不可願之有哉?」也作「殺身成義」。
笑容可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著全城百姓與軍士,棄守西城,退入漢中。而他在這場交戰中,不費一兵一卒便以計退兵,不但在當時令人驚嘆,後世更有人作詩讚曰:「瑤琴三尺勝雄師,諸葛西城退敵時。十五萬人回馬處,土人指點到今疑。」而諸葛亮在大敵當前時,猶能「披鶴氅,戴綸巾」,「笑容可掬,焚香操琴」,那一派悠閒瀟灑、處變不驚的風範,也讓後世景仰不已。
身無長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德行》中記載東晉大將軍王恭的清廉儉樸。有一天王恭從會稽回來,王忱前去探望他。見他坐在一片竹席上,心想他剛從東方回來,一定有很多這種當地的特產,因此跟他要一條。王恭當下不置可否,等王忱走了以後,才將自己坐的這條竹席拿起來派人送去。沒有竹席可坐了,王恭只好坐在草墊上。王忱後來聽到這件事十分驚訝,對王恭說:「我是以為你有多的,所以才向你要。」王恭說:「您不了解我,我是作人無長物。」「長物」是指沒有多餘的物品,王恭一生清廉儉樸,即使做到大將軍仍然沒有多餘的物品可用。後世便用「身無長物」表示身邊沒有任何多餘的物品,比喻節儉或貧困。
覆水難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遇於渭水之陽,相談甚歡,曰:「吾太公望子久矣。」因號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後佐武王克殷,封於齊,後世稱為姜太公。亦稱為呂望、姜尚。〔參考資料〕 ■《後漢書.卷六九.竇何列傳.何進》苗謂進曰:「始共從南陽來,俱以貧賤,依省內以致貴富。國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宜深思之,且與省內和也。」進意更狐疑。紹懼進變計,乃脅之曰:「交搆已成,形埶已露,事留變生,將軍復欲何待,而不早決之乎?」進於是以紹為司隸校尉,假節,專命擊斷;從事中郎王允為河南尹。紹使洛陽方略武吏司察宦者,而促董卓等使馳驛上,欲進兵平樂觀。太后乃恐,悉罷中常侍小黃門,使還里舍,唯留進素所私人,以守省中。諸常侍小黃門皆詣進謝罪,唯...
以貌取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 (3) 宰予:西元前522∼前458,字子我,春秋魯人。孔子弟子,利口辯辭。曾因白天睡覺,孔子責以朽木不可雕也。〔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大戴禮記.五帝德》、《史記.卷六七.仲尼弟子列傳.澹臺滅明》
大器晚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人力所能覺察的。後來就從這裡演變出「大器晚成」這句成語,用來比喻卓越的人才,往往成就較晚。這是根據後世傳本的《老子》演變而出的一句成語,假如參考新發現的出土文獻,《郭店楚墓竹簡》收錄有《老子》一書,「大器晚成」作「大器曼成」,竹簡整理小認為「曼」當讀作「晚」,裘錫圭則懷疑此字當讀為「䟂(慢)」。帛書本《老子》隸書本,則「大器晚成」作「大器免成」,意思是:「道」像最偉大的器物,不是人力所能製作的。這種意思和上下文的「大方無隅」、「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較能呼應。並附載於此,以供參考。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