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賡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繼續。《宋史.卷一三○.樂志五》:「至中興而賡續裁定,實集其成。」
哀鴻遍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唐宋文醇.卷四七.眉山蘇軾文》引宋.蘇軾〈奏浙西災傷第一狀〉清.高宗評語:「後世司牧斯民者,哀鴻遍野,尚欲壅於上聞。能如軾之未雨綢繆、憯怛忠愛,為民請命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改變。如:「變易」、「易容」、「移風易俗」。《易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肅然起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觀、戒律、禪、教及關中勝義,都仗慧遠而流播南方。曾與劉遺民等人,在阿彌陀像前立誓,共期往生淨土,故後世淨土宗尊為初祖。著名弟子有慧觀、僧濟、法安等,另有雷次宗傳其禮學。 (2) 桑榆之光:日落時從桑、榆樹梢上射出的餘暉,比喻人的晚年。 (3) 朝陽:早晨的太陽。朝,音ㄓㄠ。 (4) 高足:古稱最上等的良馬,後用作對他人弟子的美稱。 (5) 肅然增敬:莊嚴地增加了恭敬之心。肅然,莊嚴恭敬地。
層出不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而不窮,以詐4>自名於世,而曰兵徒詐而已矣。蓋管仲、咎犯之所略用而未詳,陰取而諱稱者,武盡載之。而後世之好為詐者,思欲出武之外亦終不可得。 〔注解〕 (1) 孫武:字長卿,生卒年不詳,春秋時齊人,著名兵法家。吳王闔閭用以為將,破楚,威逼齊、晉,遂霸諸侯。 (2) 奇正:古時兵法術語。古代作戰以對陣交鋒為正,設伏掩襲等為奇。 (3) 豫應:預先因應。 (4) 詐:欺騙。
赤子之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孟子,西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人。受學於子思門人,提倡王道、重仁義、輕功利、創性善之說,後世尊稱為「亞聖」,傳有《孟子》七篇。他曾經到齊、宋、滕、魏等國游說,一度擔任齊宣王的客卿,最後以所說不合王意而不見用。他主張行「仁政」,提出「民貴君輕」、「人性本善」等論說,以期說服諸侯,停止武力兼併。晚年與萬章等門人集儒家論述著書立說以終,學說對後世影響甚大,被認為是孔子儒家學說的繼承者。典源所錄是孟子說過的一句話,意思是說:一個品德修養良好的人,不會失去他做赤子時的一片純真、善良之心。「赤子之心」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比喻純潔、善良的心地。
一板一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亦稱為「孔子」。 (2) 一板三眼:指一小節中有四拍的音樂節奏,節拍清楚,比喻人言行謹守法規。板、眼,傳統戲曲中表示音樂的節拍名稱,每一小節中以檀板敲擊的強拍為「板」,以簽敲鼓按拍的次強拍和弱拍為「眼」。
一瀉千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瀉千里」的典故來源。後來「一瀉千里」用來形容水奔流直下,通暢快速;亦用來比喻文筆流暢,氣勢奔放。後世也有用「一瀉千里」比喻行情快速地下降。
餘音繞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及至聽了小玉先生說書,才知古人措辭之妙。」是用「餘音繞梁」形容王小玉迴環轉折,直入雲霄的高妙唱工,後世在使用此一成語時,即以這個語義為主。但有時亦見用來形容話語的意味深長,如清代賀裳在《載酒園詩話》中評論歐陽修的古詩:「至若敘事處,滔滔汩汩,累百千言,不衍不支,宛如面談,亦其得也。所惜意隨言盡,無復餘音繞梁之意。」則是說歐陽修的敘事詩雖洋洋灑灑、滔滔不竭,但可惜意味不夠深遠,所以「意隨言盡」,沒有餘韻。
龍飛鳳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草書為中國書法的一種書寫字體,為書寫方便、快速而產生,大約起於漢代。草書初創時稱為「章草」,是將隸書簡省點畫,保存波勢,草率寫成,但字字分離不相連綿。至漢末,相傳張芝脫去「章草」中保留的隸書筆畫形跡,將筆勢連綴,上下兩字時時相連,於是形成「今草」,即後世通行的草書。南朝梁武帝,名蕭衍,博學能文,並擅長書法,曾作〈草書狀〉一文,對草書變化多端的體態讚歎有加。他形容草書筆勢婀娜時如柔弱的柳樹,聳峙挺拔時如擺動的長松,婆娑委曲時如飛舞的鳳,宛轉周折時如蟠伏的龍,文云:「婆娑而飛舞鳳,宛轉而起蟠龍」,後來「龍飛鳳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書法筆勢飄逸,或形容字跡潦草零亂。 + 天目山位於浙...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