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09.375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望塵莫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字子淵,春秋時魯人,為孔子弟子。天資明睿,貧而好學,於弟子中最賢,孔子稱其「不遷怒,不貳過」。後世稱為「復聖」,列於孔門德行科。 (3) 仲尼: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時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亦稱為「孔子」。 (4) 奔逸絕塵:奔走的速度極快。比喻才能傑出。見「奔逸絕塵」。 (5) 瞠:音ㄔㄥ,直視的樣子。〔參考資料〕 《尸子》(據《意林.卷一》引)...
出爾反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省費縣西南)人。曾點之子,為孔子弟子。性至孝,相傳大學為其所述;又作孝經,以其學傳子思,子思傳孟子。後世尊稱為「宗聖」、「曾子」。 (2) 爾:第二人稱代名詞,相當於「汝」、「你」。 (3) 反:同「返」,還報。
絡繹不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出現得相當早,《文選.馬融.長笛賦》:「繁縟絡繹,范蔡之說也。」李善注:「辭旨繁縟,又相連續也。」後世成語則以「絡繹不絕」為主形,馬字邊的「駱驛」遂罕見。如《隋書.卷四一.高熲列傳》:「其夫人賀拔氏寢疾,中使顧問,絡繹不絕。」
面面相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覷」是看的意思。面面相覷,就是你看我,我看你,大家相視無言,不知所措。《續傳燈錄》卷六提到有人問海鵬禪師:「怎樣算是大惑不解的人?」禪師回答說:「就是在佛說法的場合中,面面相覷的人。」這裡的「面面相覷」本是相互地看,卻不知所云的意思;後世用來形容驚懼或詫異而不知所措的樣子。亦作「面面相窺」、「面面廝覷」。
莫衷一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莫衷一是」就是在許多看法中,無法肯定何者為是。在黃協塤論〈離騷〉中「落英」一詞的解釋中用了此語。戰國時愛國文人屈原有一篇流傳甚廣的作品〈離騷〉,對後世的影響極深,有許多人研究,並替它作注解。清代人黃協塤在《鋤經書舍零墨》一書中,指出〈離騷〉裡「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落英」二字,每個人的注解都不同,眾說紛紜,沒有一致的看法。他自己因此做了些考證,認為「落英」二字並非是一般人認定的「落葉」,「落」是剝落之意,而「英」則是指花。在廣東有人取乾菊花入菜,可以增加菜餚的美味,「夕餐秋菊之落英」一句即是指剝落秋菊的花加入晚餐烹調。黃協塤用「莫衷一是」表述歷代各家對「落英」二字注解的歧異,「莫衷一是」一語就...
天花亂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傳說,佛祖講經說法時,感動了六欲諸天神,紛紛撒下各色的香花,以表讚歎。在《心地觀經.卷一.序品偈》即有記載:「六欲諸天來供養,天華亂墜遍虛空。」另外,在宋朝張敦頤的《六朝事跡編類.卷上.樓臺門第四.雨花臺》及呂祖謙的《詩律武庫.卷一○.釋學門.講經天花墜》記載一個故事:在南北朝梁武帝時,有位雲光法師,道行高妙,講經感動了上天,各色香花紛紛落下。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天華亂墜」,用來形容說話動聽。後世多作「天花亂墜」,改「華」為「花」,也用來形容浮華不實的言詞。
一簞食,一瓢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簞食瓢飲」之典源,提供參考。 《論語.雍也》子曰:「賢哉,回1>也!一簞食2>,一瓢飲3>,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注解〕 (1) 回:顏回(西元前521∼前490),字子淵,春秋魯人,孔子弟子。天資明睿,貧而好學,於弟子中最賢,孔子稱其「不遷怒,不貳過」。後世稱為「復聖」,列於孔門德行科。亦作「顏子淵」、「顏淵」。 (2) 一簞食:一碗飯。簞,竹器,用以盛飯。 (3) 一瓢飲:一瓢水。瓢,飲器,以葫蘆剖分而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延續、繼承。指由上代交給下代。如:「傳承」、「薪火相傳」、「父傳子,子傳孫」。《淮南子.精神訓》:「故舉天下而傳之于舜。」漢.司馬相如〈喩巴蜀檄〉:「終則遺顯號於後世,傳土地於子孫。」
5.散布、流傳。如:「傳染」、「傳播」、「宣傳」。《墨子.所染》:「此五君者所染當,故霸諸侯,功名傳於後世。」唐.韋應物〈廣陵遇孟九雲卿〉詩:「高文激頹波,四海靡不傳。」《初刻拍案驚奇》卷二:「此事鬧動了一個休寧縣,城郭鄉村,無不傳為奇談。」
始作俑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最初製作人俑來殉葬的人。語出《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孔子認為用像人的俑陪葬,在意念上實與用真人陪葬無異,所以指責最初發明俑的人,一定會得到報應,絕子絕孫。後世用以比喻首創惡例的人。《鏡花緣》第七九回:「當日不知那個始作俑者,忽然用個『托』字,初學不知,往往弄成大病,實實可恨!」
節哀順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抑制悲哀、順應變故。語本《禮記.檀弓下》:「喪禮,哀戚之至也;節哀,順變也,君子念始之者也。」後世用為慰唁之詞。如:「大哥,人死不能復生,你還是節哀順變吧!」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